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二十年来瑶学界在《评皇券牒》的研究中争论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卢仝的遗迹、行迹、遗作和大量史实的考证,可以知道卢仝是属于济源的,济源是卢仝“七碗茶歌”的创作园地,卢仝茶文化在日本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外语教学与本族语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的.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搞好外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粗糙集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计算过程只有在完全数据库中才成立,而基于相似关系的粗糙集模型具有处理空值的功能,并且提供了属性离散化和约简技术,可以改善属性间的依赖关系。因此,将两种不同的软计算方法相结合,利用粗糙集合理论先把决策表补齐,再对数据进行约简,然后结合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得出分类结果。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数据和模型的规模,也具有对不完全数据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李皓诗歌的文本细读,阐述了李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关注乡土与都市的现实世界,感时忧国,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生活,同时又拥有纯正的个人情怀的表达,对自我的言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建构了属于诗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之维。  相似文献   
6.
新型水溶性深度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多羧基水溶性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最佳制备条件为: 适量的自制催化剂, 以氧气为氧化剂, NaOH用量为21 g, 反应温度100 ℃, 反应时间3.0h.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3.60%.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羧基、 羰基含量的化学分析法等对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着力从客观方面总结并分析理工科学生张不开口说英语的主要原因,提出语言本身如词汇、语音及语调、语法与语用等方面的应对策略,旨在有目的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真核原核两界细胞融合子SEM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跨界融合Fhhh细胞形态的结果。Fhhh由2株真菌真核细胞与1株细菌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而成。2株真菌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酿酒酵母,1株细菌是从对苯二甲酸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的土细菌。3个亲株菌体细胞SEM的形态差异极为显,既不同于黄孢原毛平革菌与土细胞的首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也不同于Fhh与酿酒酵母的2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h。经过350多代的繁殖传代。Fhhh仍然同时含有来自3亲株的基因DNA,具有分子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跨界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五十位说壮语、粤语和桂柳话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一般中国大学生共有的汉语语音负迁移外,乡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发音;而96%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发音是与外国教师沟通的主要障碍。为此,建议在高校推广双语教学,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乡音困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柳永的《雨霖铃》文本分析,可知宋代饯别、赠言、摇装等送别风俗的内容,反映出宋代送别时间、地点、方式比较固定统一的文化现象;透露出人们重情重义、喜聚不喜散、渴求平安、安土重迁的文化心态;刻画出古人对外出远行的审慎态度、对异地文化的失落感以及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这些送别文化习俗对当今送别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