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氧化型琼脂糖凝胶膜为基片,制作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建立了检测固相人IgG,游离IgG和自身抗体分子的免疫学测定模式,分别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一双氧水(HRPDAB-H2O2)和胶体金-硝酸银-对苯二酚2种示踪系统作为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信号显示剂,并对其作用的原理与特点进行讨论,检测结果发现基于胶体金的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比固相酶免疫测定法(EIA)敏感,2种示踪系统对固相人IgG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05ng和0.5ng;而对血清游离IgG的最低检出量IGSS法比EIA法至少高出10倍,两法用于自身抗体的测定亦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在14例HCV感染者中,自身抗体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38.6%和31.4%,结果具有显著的同步性,故同时辅以2种示踪剂并用于阵列芯片的联合测试,有助于提高自身抗体的总体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单分散性载药缓释微球作为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已成为缓释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传统制备方法获得的载药微球大多存在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宽、载药量低、缓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可以控制液滴形成的过程,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散性载药微球的新方法,在制备粒径均匀、具有特殊性能等载药微球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从传统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存在问题入手,简述微流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液滴微流控制备载药微球的基本方法与类型,体现微流控技术相比传统制备技术的优势,即可以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大小组分可控且呈单分散性的药物可控释放微球。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碘苯酚增强的Luminol-H2O2-HRP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作为免疫分析的最终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CLEIA)。通过对2.0×10-10g/mLHRP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用该方法对人体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ELISA法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微流控芯片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的独特优势,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A kind of PH gradient microfluidic chips through soft-lithography microfabrication for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s introduced here. These pH gradient chips have the advantages such as easy fabrication, controllable pH range and precision, isoelectric focusing and separation at the same time, low voltage for isoelectric focusing, and time stable pH gradient. This method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sample preparatio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fluidic chips.  相似文献   
6.
制备出具有光学特异性的3种不同颜色量子点纳米微球和铽螯合物,分别与CEA、AFP和HBsAg的两株抗体偶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模式,充分利用两株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通过采集不同量子点发出的荧光信号,根据其信号的强弱判定标记在量子点纳米微球上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的量,从而实现多元待分析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信号与CEA、AFP和HBsAg抗原浓度呈线性关系,其函数分别为:lgY-2.79173+0.915841gX(R-0.99808)、lgY-3.69543+0.456441gX(R=0.99848)和lgY-4.12898+0.409451gX(R=0.99845),分析灵敏度分别为:0.44、0.24和0.02ng/mL.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磁分离酶联免疫测试分析仪测试中成色物的吸光度与人体被测抗原的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试剂测试反应产物酚酞的吸光度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了磁分离酶联免疫测试分析仪的测试原理,讨论了根据非线性拟合所得到的参数,由测量得到的实际标本吸光度反算实际标本浓度的方法,给出了磁分离酶联免疫测试分析仪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且研制了样机。  相似文献   
8.
致密储层成藏机理复杂、孔喉细小等特点,使得这类储层的开发极具挑战.自发渗吸是致密储层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理,值得重点关注.根据实际岩心的孔隙结构,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和玻璃薄片设计制作了模拟芯片,结合微流控泵以及高清晰显微镜,对捕捉的图片利用ImageJ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直接观察到渗吸过程的油水分布,并计算出渗吸采出程度.基于设计的两种孔径分布不同的芯片以及裂缝结构,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均孔喉半径越大的芯片,渗吸采出程度越高;裂缝的存在提高了渗吸效果;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流体的界面张力,减小黏附功和附加阻力,从而提高渗吸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9.
微流体燃料电池性能的预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基于微流体技术的燃料电池性能的数值预测.在这种微流体燃料电池中,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并行流入微通道,电池的内部电流是微通道内离子的横向输运形成的.模型考虑了流体动力、组分的对流和扩散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通过给定一组工作电压,利用FLUENT软件预测对应的电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电池的极化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随着反应物体积流率的增加,两股流体的混合程度降低,浓度边界层厚度明显减小,电池性能逐渐增加.电池性能对阴极流体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而阳极流体中甲酸浓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这一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微流体燃料电池是阴极受限的,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集成微电极结构的介电电泳芯片具有高效、非侵入式等优点,在生化样品操纵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从理论上分析了芯片介电电泳富集的影响因素,构建了5种微电极间距分别为20,40,60,80,100μm的微流控芯片,重点研究了微电极间距和流体流速对酵母菌细胞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S缓冲液电导率50μs/cm,进样速度10μL/min,施加电压8 VP-P,8 MHz保持不变时,通过改变微电极间距,发现微距为目标细胞直径的4—8倍时富集效率最高,为90%左右;当电极间距为20μm,改变进样速度,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进样流速为30~50μL/min时,富集效率最高,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