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Mesocarbon microbeads (MCMB)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excellent sphericity and no obvious conglutination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coal tar pitch containing quinoline insolubles (QI) as the raw material.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MCMB.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EM technique shows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MCMB clearly in the form of micrographs even when the structure of MCMB is complex, while the optical technique is useful for analysis of the regular structure of the mesophase spheres but cannot be effectively used to analyze either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green MCMB or the structures of the further heat-treated on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layers, the structures of the as-prepared MCMB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 Parallel Layer type structure and (2) Bent Layer type structure with the carbon layers gathering at one or two points in the MCMB. In the experiments, SEM is also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of MCMB that are heat-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CMB without any further heat-treatment show no layered-carbons, while the ones heat-treated at temperaturehigher than 1000℃ exhibit obvious layered carbons across their sections. When increasing the heat-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carbon layers become thinner and flatter.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镀覆金属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镀银后炭微球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将镀银的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银镀覆在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随着镀银含量的增加,镀银中间相炭微球的首次放电容量升高,银含量16.5%的中间相炭微球的首次放电容量升高12.6mA·h/g;在湿度为25%的气氛中搁置12h后,未镀银的炭微球的放电容量降低16.3mA·h/g,循环稳定性变弱,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4.6%,而镀银量为16.5%炭微球的首次放电容量只降低6.1mA·h/g,并且循环稳定性强,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8%,说明镀银后中间相炭微球在潮湿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QI含量较高的煤焦油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二茂铁,在420℃下反应7h,得到了具有反Brooks-Taylor结构的中间相碳微球(MCMB).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二茂铁的加入促进了热缩聚反应,使微晶的堆层厚度及堆积层数增加.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中间相碳微球的形貌观察及结构分析,提出了在非均相体系中中间相碳微球的成核及长大机理.认为中间相碳微球的长大要经过一层固体颗拉形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制备醇溶性酚醛树脂前驱体,探讨炭化温度对炭微球性能的影响,并将炭微球在3 mol/L HNO3溶液中活化后得到活性炭微球。利用红外光谱、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循环寿命等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炭微球的最佳炭化温度为750℃,在该温度下制备的炭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其结构为部分石墨化的无定形炭;活性炭微球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mV/s扫描速度下比电容达到247.8 F/g;在0.5 A/g电流密度充放电下扣式超级电容器比电容高达60 F/g,且充放电循环5 000次后比电容几乎没有衰减。  相似文献   
5.
悬浮聚合是经典的高分子化学合成的实施方法之一,通过悬浮聚合得到的产品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离子交换树脂和油墨等行业。文中利用简化的悬浮聚合方法,将多种颜料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珠内,并通过多种显微镜对微珠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颜料的溶解性和加入量对微珠的形貌和颜料的包覆程度至关重要。这种多彩微珠在彩色显示和聚合物调色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教学中对经典悬浮聚合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人们研究并逐步认识了纳米金与DNA等相互作用的特性和条件,并对以纳米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物条码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基于纳米金的生物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并不断有创新,本研究应用纳米技术并结合分子探针技术对低浓度的抗原水平进行检测。该生物条码技术常被用于检测某些蛋白、核酸、细胞或细胞因子的水平,并由此形成了不同于PCR、ELISA但仍具有高灵敏度特性的检测方法。通过磁性微球标记单抗以捕获、富集待测抗原,修饰多抗与亲和素的纳米金并结合分子信标探针起到信号扩增的作用。通过二硫键(-S—S-)分子信标探针茎部3’端的碱基T连接-生物素分子。待测抗原可将磁球与纳米金系统进行连接,然后应用二硫苏糖醇(DTT)将连接于纳米金上的MB切割下来,并与其环部完全互补配对的靶序列杂交后测定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测抗原水平(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珠状壳聚糖凝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戊二醛与壳聚糖的反应,探讨了珠状壳聚糖凝胶的合成方法。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生成不熔不溶的棕色珠状壳聚糖凝胶。该凝胶对热和有机溶剂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在热的酸性介质中会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8.
葡聚糖凝胶微珠表面形态存在粒子凝集和表面粗糙两种不良情况。粒子凝集的原因是分散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导致亲水性增强,以及交联反应的中间产物具有絮凝作用。另外,交联后粒子粘度增大也可导致凝集。葡聚糖微珠表面粗糙是由于后处理时PVAc的微小附着物没有从微珠表面完全除去而造成的。作者采取低温分散、交联,分步加入交联剂和调节搅拌速度等控制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炭微球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聚合法以煤焦油为原料在添加和不添加炭黑的条件下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用高倍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形貌和结构,并且研究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炭黑的条件下得到"地球仪"型结构;对于这种结构的中间相炭微球,锂离子容易脱嵌,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98.0mA·h·g-1,不可逆容量达48.5mA·h·g-1,但循环寿命短;而添加炭黑时得到层状混合结构,这种结构的中间相炭微球首次放电容量较小,为288mA·h·g-1,不可逆容量相对较大,为81.3mA·h·g-1,但衰减慢,循环寿命长.  相似文献   
10.
葡聚糖微珠粒度分布由预分散过程决定。微珠凝集、表面粗糙与搅拌釜是否加入挡板无关。采用带挡板的搅拌釜进行预分散,可有效控制微珠粒度分布。在搅拌速度不变时,微珠粒径均值d_(32)与分散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呈线性关系;在PVAc用量不变时,d_(32)与搅拌速度之间亦呈线性关系。控制PVAc用量和搅拌速度,即可提高粒度合格微珠之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