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电解—微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单一生物法净化含铬电镀废水存在着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采用一种新的组合工艺—微电解—生物法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在实验过程中,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Cr^6 含量为50mg/L,Cu^2 含量为15mg/L,Ni^2 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碳海绵铁(含13.00% C,55.40% Fe)电化学-絮凝处理铅锌冶炼制酸废水,研究了pH和时间、海绵铁用量和粒径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和锌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3.0,海绵铁用量为30 g/L和粒径<0.301 mm,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铅锌离子去除效果最佳,电化学处理去除率分别为98.87%和77.89%,废水中的铜、总镉和总砷等离子去除率分别为93.50%、91.50%和47.26%;采用电化学-絮凝耦合处理,在最佳条件下,铅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0%和99.67%,同时总砷、总镉和铜离子等得到进一步去除,去除率分别为97.77%、99.56%和97.77%,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难降解蒽醌染整废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蒽醌染整废水的COD质量浓度ρ(COD)为750~850 mg.L-1,色度400~500倍,ρ(BOD5)/ρ(COD)为0.10~0.13,属难生化处理废水.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探讨该处理过程各种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难降解有机物的转化途径.当微电解柱铁炭体积比1∶1,进水pH值4.0,反应时间2.0 h,Al2(SO4)3投加量150 mg.L-1,助凝剂PAM投加量3 mg.L-1,沉淀时间30 min时,微电解-混凝沉淀处理出水的ρ(COD)为208~342 mg.L-1,ρ(BOD5)为17~30 mg.L-1,色度15~40倍;后续处理采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当FeSO4投加量200 mg.L-1,H2O2投加量100 mg.L-1,pH值5.0,反应时间30 min时,处理出水的ρ(COD)≤50 mg.L-1,ρ(BOD5)≤10 mg.L-1,色度≤20倍数.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法在油气田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屑-焦碳微电解法对治理钻井废水、气田废水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法能有效地降低CODCr,且完全除去废水的色度。该法与混凝沉降、催化氧化、吸附等方面一起,形成了处理高CODCr,高色度油气田废水的有效工艺,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铁炭微电解法处理草甘磷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处理草甘磷农药废水,考察pH值、反应温度、铁炭比、反应时间、处理次数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草甘磷农药废水的处理十分有效,当废水pH值=3、反应温度为40℃、铁炭比为1:1、处理时间为1h时草甘磷废水COD的去除率为73.84%.  相似文献   
6.
铁碳微电解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金橙G模拟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废水的各种因素.实验探讨溶液浓度、初始pH值、铁碳比及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染料废水的最佳初始pH值为2,最佳铁碳比1 ∶ 1,适宜的反应时间为60 min,此时,COD...  相似文献   
7.
将微电解技术应用于化学浆漂白E段废水的脱色处理上.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废水的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问是影响脱色效率的主要因素,此外曝气和调节出水中和pH值也是反应所必需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曝气的条件下.调节进水pH值为3.控制反应停留时间20min.调节反应后中和沉淀pH值为10,废水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0%.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反应了微电解处理的脱色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厦门某印染企业的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UV/Fenton法进行了印染废水预处理的试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微电解反应的最佳条件:pH值为2,铁碳质量比为2,反应时间为90min,曝气量为32L/min.处理后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CODCr去除率在65%左右.向微电解反应的出水中投入双氧水进行UV/Fenton反应,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最佳投入量为20mL/L,处理后色度可降至10倍以内,CODCr可降至600mg/L左右.通过预处理的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能得到大大提高,B/C由处理前的0.34提高到0.62.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某厂噻吩生产废水为对象,研究了微电解和Fenton试剂氧化组合工艺对其处理效果,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控制微电解初始pH值为2,Fenton氧化初始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FeSO4.7H2O和双氧水(体积分数30%)用量等参数分别为2,40 min,45℃,200 mg/L和20 mL/L,最终对COD和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以上.处理效果良好,出水的COD和硫化物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三维电催化微电解集成设备、利用三维电催化微电解技术,以国际公认的难处理废水垃圾渗滤液为预处理对象,通过动态、静态单因素试验,分析三维电催化微电解集成设备预处理前后,渗滤液中COD、氨氮和色度三项指标的变化。从电解电压、极板正负交换周期、曝气量、渗滤液流量和电解时间5种影响因子角度,分析并确定试制的集成设备最佳运行条件,达到为后续处理工艺减轻压力,降低单位废水量的处理成本,降低污染等目的。试验结果显示电压梯度在25~30 V时、极板正负交换周期控制在30 s、曝气总量梯度在2 000 L/h、流量控制在30 L/h、电解时间90 min左右时,COD去除率可达41%、氨氮去除率可达24%、色度去除率可达60%,系统对污染物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