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华话的量词重叠形式颇有特色,有"从"形式、"一AA哩"形式、"A实A哩"形式。三种重叠形式在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洋务运动博物馆”东立面形象的反思 ,讨论了建筑形态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 ;就此引申 ,探讨传统问题 ,指出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二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概念流利的缺乏和多样性的缺乏分别由Danesi和文秋芳提出,对两者的解释都超出了语言范畴本身.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相关理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为这两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多样性的缺乏是概念流利缺乏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隐喻与科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隐喻在建构科学模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模型用于表示尚未认识的对象时,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是隐喻性的,即便是隐喻性的模型也不一定能对研究对象加以准确、恰当的表示.  相似文献   
6.
格非注重历史在小说世界中的想象性实现,他的小说大都可以纳入先锋历史小说的范畴。格非在悲剧中反思历史,在虚构中呈现真实,在隐喻中超越现实,试图展示生命深处的人性本质。格非在历史中探求人性升华的可能,在苦难中寄寓精神救赎的希望,这种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启迪着我们去追寻遥远精神家园。格非先锋历史小说所体现的批判精神和诗性品质是文学在市场化年代应该坚守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意义。在爱情诗中,梧桐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用来表达相思离情;在怨诗中,梧桐寄托了思妇与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梧桐与明月的意象组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细腻缠绵的心理状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炽热的爱情渴求;梧桐与凤凰的意象组合有如一对痴情的恋人,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坚守着传统人生价值判断的方方,面对现代化功利性人生价值的冲击时,表现出狭隘的浮躁的愤懑,以至于《过程》的人物结局隐喻出英雄文化守城的失败,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播出,又昭示了英雄文化的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隐喻理论对科学发现、发明过程中和对科技术语表达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加以分析,认为在科技术语翻译中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译文生动、形象,为读者所普遍接受.同时通过对科技术语不同译文效果的比较,提出了几种在科技术语翻译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白长青先生辽宁文化研究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辽宁文化研究是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白长青先生在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寻找中,张扬了东北文化的精神本质,建构了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揭示了辽宁文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并特别阐述了辽宁文化研究中满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