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3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系统科学   105篇
丛书文集   137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564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拉伸机等,研究了激光快速成型TC4合金沉积态在平行沉积方向和垂直沉积方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快速成型TC4合金沉积态宏观组织沿沉积方向生长的粗大β柱状晶呈明暗相间的条带状结构,具备典型的魏氏组织特征;垂直沉积方向的强度比平行沉积方向的强度高,但塑性低;合金断口为韧窝状断口,垂直沉积方向的断口韧窝尺寸比平行沉积方向的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高温作用后砂岩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阈值温度的确定方法。基于Python语言,利用K-Means、SVM算法,实现了对样本数据的分类和聚类,确定了阈值温度区间,验证了二分类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砂岩样本的阈值温度区间为400~600 ℃,阈值温度上下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为阈值温度区间以下的岩样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分散,而阈值温度区间以上的岩样物理力学性质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考虑温度载荷、机械载荷、硬质涂层膨胀锥硬度、套管硬度对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和接触力学推导出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表明: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最终温度、分形粗糙度、线膨胀系数、硬质涂层膨胀锥布氏硬度、中间主应力系数、套管壁厚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从1增大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当分形维数增大到接近于2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减小.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8.9253%~-0.990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6热处理对6066Al/SiCp复合材料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经530℃固溶1 h后,170℃时效8 h达到峰时效,其抗拉强度达418.6 MPa;复合材料延伸率随时效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不同初速度进入互相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均强电场中的带电粒子束的运动情形,并同相似的力学运动相比拟,建立了直观的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洞室开挖会使围岩周边产生应力集中 ,产生拉应力与压应力。围岩出现拉应力对洞室稳定十分不利 ,通常通过改变洞室形状和轴比来消除围岩中的拉应力。本文提出一种使洞室拉应力σθ=0 ,而压应力最小的确定洞室最优几何形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医用降温仪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应用机械制冷方法设计医用降温仪的过程,并对所研制的降温仪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基于PLC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LC控制器的可行性分析,阐述了基于PROFIBUS工业以太网数据采集的研究,并提出了基于PLC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The conductivity of Polypyrrole-viscose conducting fiber prepared with author's method can be shown up to as high as 2.106x10~(-2) S/cm.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ductivity 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FeCl_3 used as dopant and initiator, the treatment time of viscose fiber as base material in FeCl_3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polymerization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degree of viscose fiber keep constant before and after conducting treatment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ducting fiber is the same as that of base material.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pyrrole in viscose fiber, and its effect on the condu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by 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