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运动对纳米级磁流变液系统的颗粒团聚行为和宏观流变特性扰动影响不可忽视.为研究施加外磁场后系统微结构与热运动间的关系,探讨在不同颗粒粒径情况下热运动能量在系统总能量中的占比.采用CCD设计方法,分析Monte Carlo仿真获取的颗粒位形信息,生成关于外磁场磁感应强度、颗粒粒径和体积分数的系统热耦合系数<λ>回归模型;成链团聚的临界颗粒粒径计算值比文献经验值高出约23%,证实在考虑系统内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纳米级磁流变液具有更严格的流变现象临界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执行器作为智能减振应用系统的核心元件,其结构的优化是决定执行器性能上限及系统控制成效的关键。针对目前MRE执行器优化方法及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文中面向一款横向隔振的MRE执行器,基于其机械结构和有效磁路,以优越磁控性能、低功耗和快速响应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MRE执行器联合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MATLAB和COMSOL的联合仿真,将遗传优化算法和电磁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MRE执行器的优化编程;其次,完成对器件的全局尺寸结构优化设计,使得器件具备优越磁控性能(526.21 mT)、低功耗(44.05 W)及快速响应(5.43 ms);最后,通过搭建测试系统对优化后装配的MRE执行器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了文中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MRE执行器结构,还可为多领域减/隔振应用的共性MRE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新研制的MRF-04K型磁流变阻尼器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实施半主动控制.建立了多点不同步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MR阻尼器控制的运动方程,采用子空间模态分析法建立了适合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控制分析的瞬时最优控制算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地震波激励下斜拉桥的反应幅值相差很大,且在天津波激励下的反应幅值最大,说明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对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十分敏感;当受El—Centro波激励时,主跨跨中顺桥向位移幅值降低57.0%,塔顶顺桥向位移幅值降低67.5%,主跨跨中竖向位移增大28.3%;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影响明显,其中主跨跨中和塔顶顺桥向位移响应更加减小,而主跨跨中竖向位移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得到了5种MTMD模型.基于结构受按振型——MTMD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设置这5种MTMD时结构的传递函数和动力放大系数统一表达式.于是5种MTMD的优化准则可统一定义为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基于MTMD的优化结果即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利用Wilson—θ法对一22层高层钢结构—MTMD系统进行了时程分析.分析中所用地震波分别为:EL—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波,天津地震波和上海地震波.进而评价了5种MTMD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和冲程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MTMD地震反应控制中宜优先考虑MTMD(Ⅰ)和MTMD(Ⅴ)模型.  相似文献   
5.
粘弹性阻尼器用于结构减震时的空间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构顶层各点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的最大位移Smax和最大加速度acmax作为结构减震效果的评价函数,通过使用ansys软件研究了粘弹性阻尼器的空间布置对建筑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得到粘弹性阻尼器较优的空间设置方案,使得在相同数目的粘弹性阻尼器的条件下,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自由曲面的成形抛光加工当中,加工去除的稳定性对工件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抛光液的更新是保证去除稳定的关键。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公自转运动形式的可更新磁流变抛光工具,能够完成磁流变抛光液内部磁链的重组更新,使得加工去除稳定。针对此抛光工具,使用刚体润滑理论获得理论去除轮廓,通过实验获得其在单自转状态下的去除轮廓,与理论分析吻合。峰值去除量时间的实验表明,该抛光头的去除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很小,抛光去除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简单偶极子模型计算磁流变液体系的自由能,考虑了体系中粒子的渗透压,研究磁流变液的液固相变.结果发现当外加磁场超过一临界值时,体系发生由液相向固相的转变,同时温度变化也引起磁流变液的相变.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采用标准孤立链理论模型计算高体积分数磁流变液流变剪应力时的计算误差,提出一种通过距离权重系数评价磁链间相互作用的流变模型.编写Monte Carlo仿真程序计算颗粒位置与磁矩方向矢量、同时输出与系统颗粒间距有关的距离权重系数.按标准和距离权重这两种链结构模型计算磁流变液剪切应力数值,并和4种磁流变液(30.58%~44.79%)的流变仪剪应力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权重模型在磁场全范围内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并且和流变试验实际结果基本符合,证实了磁链微观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磁流变液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磁流变液阻尼器高度非线性特性导致的控制难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逆动态模型.该模型可由速度反馈算法或力反馈算法实现,可以用来计算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或输入电流,使磁流变液阻尼器实时地产生一个阻尼力,并确保该阻尼力达到从各种优化算法中获得的目标控制力.在此基础上将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应用于力反馈系统中,并将简化逆动态模型用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皂化工艺制备了基于不同类型载液和磁性颗粒的磁流变脂,使用智能磁流变仪分别考察了基础油类型及黏度、磁性颗粒粒径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用自然沉降法考察了基于不同组分的磁流变脂的沉降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基础油类型和调节基础油的黏度可控制磁流变脂的内部骨架结构,有效地改善磁流变脂的磁流变性能和沉降稳定性;增大磁性颗粒的粒径可提高磁流变脂的流动性,增大磁场下磁流变脂的结构强度,增强其磁流变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