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46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带钢局部高点卷取起筋的控制方法,利用三维弹塑性变形基本理论,并引入带钢塑性流动因子,建立了弹塑性卷取应力和起筋量模型.基于应力函数假设、S. Timoshenko最小功原理和伽辽金虚位移法建立了起筋带钢的应力场分布和可用于在线计算的起筋临界卷取张力设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高点在径向累积叠加所引起的带钢张力不均匀分布和轴向压应力是导致带钢起筋的主要原因;起筋量随局部高点高度、卷径和卷取张力增加而增大,薄带钢比厚带钢起筋量增幅明显;临界卷取张力随卷径、带钢厚度和局部高点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矩形型钢弯曲变形过程及应力与应变等方面的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工件曲率半径与工件回弹后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凸模半径。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4.
在形状记忆合金中,存在马氏体穿晶生长现象,它是热弹马氏体相变在小角晶界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艺术概括是塑造优秀文学形象的重要手段 ,它的基本方式是必须融会在个性书写过程中 ,以个性书写为形态。艺术概括包涵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 ,即 ( 1)通过个性概括同类现象的共同特征 ;( 2 )通过个性深入揭示内在本质 ;( 3 )通过个性显示深广的社会意义。达到这三个层次 ,文学形象便可获得深厚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讨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复杂历史之后,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状上升过程,即“非球→球→非球…”的过程。在经历了5次“非球→球”的认识反复之后,目前人类已跨入对地球本身便存在着“球(?)非球”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认识这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近终形连铸技术是当今冶金科技领域的一门前沿学科。本文介绍目前近终形连铸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在世界各国的研究中,美国比较注重单辊法,日本侧重于双辊法,西欧则侧重于改进结晶器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新型铸机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经机械抛光和高温氧化后的NiTi合金样品在人体生理模拟液中镍离子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NiTi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减少镍离子的溶出.  相似文献   
9.
偏置双镜天线,由于其结构不对称,交叉极化较难控制。成形时,涉及到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其精确解对任何预先给定的主镜口径场分布和馈源场分布不都存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处理这一问题的近似方法,不仅提高了精度,还消除了天线的交叉极化分量。按此方法所设计的一个3米天线在12GHz 时的效率(计算值)为82%。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她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剧作家笔下,但她的文学形象,在不同作家如古代戏剧家和20世纪的郭沫若、曹禺的笔下,却是不尽相同的,而且还经历了一个明晰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投射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秩序中的地位和精神构成的变化,透露着创作主体个人及其所代表的群体对现实和未来的诉求与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