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特色丧失的状况,阐述城市所处地域环境的唯一性是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元素。在归纳我国江南丘陵地带城市普遍具备的自然环境优势,并分析其对城市特色所起的作用后,结合吉安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丘陵地带城市特色的传承与发扬的系列思考,包括城市腹地范围山水特色整体风貌与人文景观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城区外围近郊背景圈中农村居民点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引导;城市片区之间的衔接过渡;城市街区环境特色创造以及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等六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际例子,对城市地貌过程的含义、类型、作用和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城市地貌过程包括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它们对地貌环境的作用同纯自然地貌过程相比,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强烈性和负反馈性特征,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福州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本文从研究福州市区地貌演变与闽江水文特点入手,分析了福州市区洪涝灾害与地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州洪涝灾害的地貌成因,并提出了福州市区防洪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四川省百万分之一地貌图的地貌分类系统和基本类型,论述了该图的下列特色:1.在1:1000 000比例尺地貌图的制图中,采用“以形态为基础,成因-形态相结合”的分类原则;2.在分析地貌成因时,主要考虑其主导成因;3.对沟谷负地貌进行了分类,并在图上作了定位或半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5.
三江并流区是西南纵向岭谷区北部最为重要,也是景观最为奇特的组成部分。对其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末大地理学家徐霞客。19世纪有少量中外学者作了一些零星工作。20世纪开始有较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建国以来多学科、多专业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增多,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但总体上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该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具有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生物学、生态学、第四纪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价值,对区域性的全球变化响应研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科学意义。同时,对三江并流区的包括旅游资源、水电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内的资源利用,多条大江上游的生态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南纵向岭谷地貌区北部的三江并流区是我国高山深谷发育的典型区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独龙江自北向南奔流,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以峡谷为主的河谷地貌。其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有:突出的纵向岭谷地貌,构成了少有的三江并流奇观;地貌相对高差大,河谷深切;河谷地貌形成演化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流域范围内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多样化特征突出;地质地貌环境具有较强烈的生态脆弱性;河谷支流水源多发源于高山湖泊,两岸支流河谷分布不均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江并流”河谷地貌。  相似文献   
7.
洛阳盆地平原区全新世地貌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盆地平原区典型剖面的物质组成、测年数据和考古遗址空间分布特点的综合分析显示,该地区全新世地貌环境经历了伊、洛河一、二级阶地形成、阶地面接受洪积冲积物质和风尘物质不断加积、伊、洛河夹河滩地不断扩大的演变过程.二级阶地形成于全新世初期,一级阶地形成于约3.1 ka BP,阶地形成的原因以气候变化为主,因此两级阶地为气候阶地;夹河滩地自晚全新世开始,因伊、洛河汇流点东移而不断扩大;引起滩地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论陕西黄土高原地貌的景观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提出了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空间组合结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美学特征分析,认为应充分挖掘其旅游潜力,强化宣传,将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组合推出,打造黄土高原地貌旅游品牌,丰富和深化陕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城市地貌演变与生态持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坡  孔繁雯 《贵州科学》1999,17(2):127-131
人类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貌及生态环境的演变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岩溶地区城市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岩溶城市地貌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气侯系统、水文系统及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持城市生态持续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钢铁工业中,石灰石主要作为溶剂用在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中,水钢石灰石矿区自然地貌上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主,在人工爆破、运搬、堆积中形成爆破隙崩塌及例石堆、平(?)、溜井、砾石堆、尾矿冲积扇、采掘夷平面等人工地貌形态。1970~1990年间的石灰石净开采速度为15.16×10~4t/a,其中芝山矿段在1980-1990年间的人工剥蚀速度为0.59m/a,堆积速度为0.13m/a。这个小范围内,人为营力作用下的剥蚀、堆积速度远高于自然外力作用。矿区开采中环境保护及度矿区、尾矿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