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和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SSR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SR分子标记,对致病疫霉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完善了中国研究晚疫病菌的分子标记体系。利用两个SSR引物Pi4B和Pi4G对来自河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5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SSR基因型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河北省的菌株共鉴定出4个SSR基因型:D-03,F-01,G-02和F-06。其中,F-06是首次报道的新的SSR基因型。黑龙江的菌株共鉴定出2个SSR基因型。在两省的菌株中,基因型F-01所占比例都最大,且占绝对优势。不同交配型可存在于同一SSR基因型中,同一SSR基因型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聚类结果还显示占被测菌株群体最大比例的F-01基因型与国外的对照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致病疫霉产孢子囊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菌株P7723不易产生孢子囊。为了获得大量的孢子囊,试验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培养基及7种不同诱导方法对致病疫霉孢子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只有燕麦培养基(OMA)和大豆培养基(BA)能产生孢子囊,分别为(106±6.29)、(273±6.86)个/cm~2,其余培养基均未产生孢子囊。在7种诱导孢子囊产生的方法中,40℃处理、菌丝丛水培处理(10%V8)、皮氏溶液处理和土壤浸出液处理4种方法能诱导原本不产生孢子囊的3种培养基产生孢子囊;其中,40℃处理的诱导效果最好。此外,40℃处理也使原本产生孢子囊的OMA、BA培养基上的孢子囊量显著增加。在所有培养基的不同处理中,40℃处理的CA培养基上菌株产生的孢子囊量最多,可达到(767±7.98)个/cm~2。试验为研究致病疫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致病疫霉主要引起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是严重制约马铃薯和番茄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生产中可利用的措施主要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栽培措施和化学农药,但因病菌生理分化明显、遗传变异迅速,现有措施难以完全有效控制该病,发掘致病疫霉拮抗微生物并研发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农药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对于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在该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发挥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细菌HT-6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的抑制机理,采用琼脂柱对接法观察细菌HT-6对致病疫霉空间位点的竞争,铬天青(CAS)培养基观察嗜铁素的产生,硫酸-蒽铜比色法和水杨酸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比较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同时以致病疫霉及其细胞壁制剂(CWP)为诱导物,采用平板透明圈法观察HT-6产生的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DNS法测定酶活并评价含有2种酶的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单独接种在PDA琼脂柱上的致病疫霉能沿琼脂柱生长并迅速扩展至黑麦固体培养基(Rye)表面生长,与致病疫霉菌饼对接的HT-6也能沿着琼脂柱生长并扩展至Rye培养基表面迅速蔓延,而与HT-6对接的致病疫霉菌丝体仅在PDA琼脂柱上生长,没有扩展至Rye表面,被HT-6的生长所阻止;HT-6能产生嗜铁素,致病疫霉不产生嗜铁素;HT-6对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75.66%和69.05%)均显著高于致病疫霉(55.97%和56.87%);HT-6菌株单独培养时不产生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但致病疫霉菌体和CWP均能诱导HT-6产生这2种酶,其中菌体诱导后的2种酶活,分别为6.638、2.913 U,均显著高于CWP的诱导处理(1.326、1.289 U,P<0.05);CWP诱导后含有2种酶的HT-6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33.25%),但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HT-6菌液原液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1.33%).这表明HT-6能够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以及致病疫霉诱导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致病疫霉,其中以空间和营养竞争为主.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毒性的研究进展、呼和浩持P.infestans生理小种组成、P.infestans生理小种出现时间、侵袭力和毒力与植株感染关系.并报道了P.infestans单游动孢子获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YX拟青霉菌发酵浓缩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YX拟青霉菌发酵浓缩物(YFC)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YFC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 g/L的YFC对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达63.00%;经YFC处理后的晚疫病菌丝扭曲、分枝增多、菌丝膨大、变形甚至断裂;盆栽实验中YFC质量浓度为4 g/L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35%和35.63%.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佳木斯地区采集的番茄晚疫病病菌,分别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时间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菌落直径、产孢量及萌发率.来筛选番茄晚疫病病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麦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蔗糖做碳源最好,甘露糖最差;氮源以氨基丙酸最好,胱氨酸最差.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低于5℃和高于35℃都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 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枯萎病的药剂,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6种杀菌剂中,25%咪鲜胺EC对2种病原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32mg/L和0.089mg/L;氟环唑和己唑醇次之;12.5%腈茵唑EC和粉唑醇抑制效果较好;50%甲基硫菌灵WP的毒力最差。25%咪鲜胺EC,氟环唑和己唑醇均可有效抑制2种病原茵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通常马铃薯块茎薯片在熟休眠关头吵感染晚疫病亲合性生理小种,或轻微感染晚疫病亲合性这与热休眠块茎中咖啡酸,植物保卫素和钩吻萤光素含量多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稳定的生防制剂,对能够有效抑制致病疫霉的拮抗菌梨黑斑病菌LH-03和白菜黑斑病菌BH-09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同时对混合发酵产物的抗菌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真菌之间无桔抗作用,可进行混合发酵,并且发现混合发酵后可有效提高2种真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混合发酵的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