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物质、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多肽、生长抑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降钙素、胰岛素、突触素、血管活性肠肽等11种脑肠肽类物质在兔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的分布及定位。研究发现上述物质在兔圆小囊淋巴组织及粘膜内均有分布,但在淋巴组织中上述物质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部位各不相同。其中降钙素、胰岛素2种物质,在粘膜下淋巴组织中分布很少,只可偶见阳性细胞;突触素阳性细胞稍多于上述2种物质;P物质、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阳性细胞较多,尤其是在圆顶上部淋巴组织和淋巴滤泡中均大量散在分布;促肾上腺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阳性细胞也比较多,主要分布在淋巴滤泡部位,圆顶上部淋巴组织虽然也存在阳性细胞,但数量明显少于淋巴滤泡部位;胰多肽主要分布在圆顶上部的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处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vvIBDV感染中的作用,将60只30日龄无病原感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经滴鼻、点眼、肛拭感染超强毒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于0,24,48和72h后,分别取法氏囊、胸腺、脾脏,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上述各组织中的MC数量的动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IBDV病毒抗原和5-HT分布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鸡各免疫器官中,MC的数量随着病毒分布量的增加和组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多(P<0.01);MC释放的介质之一--5-HT的量也明显增多(P<0.01)。由此推断,MC和5-HT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它们在IBDV感染引起的免疫器官严重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