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54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微生物实验教学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教育及提高实验队伍的总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以挥发性产物和非挥发性底物为特征的四相反应器——分离器。在此反应器中,生物催化剂被固定在固体柱填充物上并与含有底物的液相接触,汽相流过柱子而将挥发性产物蒸发迸入汽相。反应器由同方向流的浓缩器和反方向流的分离器两个基本汽——液流部分组成。并建立了吸附的单层细胞稳态群体数学模型和反应器平衡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5.
在证实冬种黑麦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研究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活性提高了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了9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了44%.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地力和后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培养技术无法获得自然生境中99%以上的微生物,而可培养的微生物也仅提供极少的形态学线索,鉴定和生理学特性经常是模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开启了探索微生物多样性和新资源的大门。DNA杂交、rRNA分子标记测序等已经成为研究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常规手段,可以鉴定和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种群,但却不适于探索微生物复杂群落的动力学。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允许同时进行多样本的分析,可比较不同生境和随时间变化的微生物群落行为,是传统手段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生物在图书馆藏书中的基本分布,结果表明:污染图书资料的主要优势菌为霉菌,其次为细菌。楼层不同,人流量不同,微生物的数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微乳凝胶固定化酶催化油酸丁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AOT(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正庚烷/水/明胶组成的反向微乳凝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分析了凝胶组成、反应温度、溶剂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种合适的体系,使油酸丁酯酯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照射灭菌对空调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室内的长期停留,越来越依赖于空调环境。但由于某些空调系统片面追求节能,室内的新风量严重不足,加之室内的生物性污染,导致 室内空气品质的严重恶化,对室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建筑物内的生物性污染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使用紫外线照射灭菌(UVGI)对其防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光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及青霉素敏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光交联聚乙烯醇(PVA-QQ)水凝胶,着重讨论了该水凝胶固定化β-内酰胺青霉素酶膜及其与离子敏感场效应管(pH-FET)结合构成的青霉素敏生物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PVA-QQ水凝胶固定化酶膜具有较高的活性及优良的温度、酸碱度、时间及力学稳定性,由该酶膜制备的青霉素敏FET的响应时间小于60s,灵敏度大于3mV/mM,线性响应范围为0 ̄16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