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二胺单体1,3 双(4 氨基苯氧基)苯(1,3,4-APB)、3,4 二氨基二苯醚(3,4-ODA)分别与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和1,4,5,8 萘四甲酸二酐(NTDA)进行缩聚反应,并在两种不同合成条件下合成三种苯乙炔苯酐(PEPA)封端的聚酰亚胺低聚(PI1、PI2、PI3)。结果表明,含六元酸酐环的NTDA与二胺反应不仅形成酰亚胺结构,而且还形成异酰亚胺结构,并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酰亚胺结构的形成。这三种以苯乙炔苯酐封端的低聚物均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有很宽的加工窗口,5%热失重温度均5300℃以上。萘环的引入使低聚物固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提高,但也使得低聚物黏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Higashi芳香聚酯直接缩聚法的原理,采用分步投料溶液共聚合的方法,以N,N′-己二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酸(IA6)、对羟基苯甲酸(p-HBA)和4,4′-二羟基二苯酮(DHBP)为单体原料,合成了一类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分析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组成,并用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聚合物在熔融过程中的相转变及其液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合适的单体组成比合成的共聚物在升温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向列型热致液晶特性,在降温过程中则未观察到液晶的相转变。各种分析手段的结果表明,DSC和WAXD的测试结果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共聚物在熔融过程中所呈现的相转变行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含杂萘类三联苯结构聚芳酰胺酰亚胺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Yamazaki膦酰化聚合体系 ,以自制的新型二胺 2 -( 4 -氨基苯基 ) -4 -[4 -( 4 -氨基苯氧基 ) -联苯基 ]-二氮杂萘酮 -1 ( )为单体 ,与自制的芳香二酸进行直接溶液缩聚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类新型含杂萘类三联苯结构聚芳酰胺酰亚胺 .新型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 .4 9~ 0 .80 d L .g- 1 ( DMAc,( 2 5± 0 .5 )℃ ) ;以 MS、FT-IR、1 H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二胺单体 及其聚合物的结构 ;利用 DSC、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 .结果表明 ,新型聚芳酰胺酰亚胺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5 90~ 6 2 8K) ,氮气氛中 1 0 %热质量损失温度在 71 0~ 74 4K,聚合物 PIa~ PId的表面电阻系数的数量级为 1 0 1 5Ω,体积电阻系数的数量级为 1 0 1 6Ω .cm.X-射线衍射证明所有聚合物均为无定型结构 .聚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1 -甲基吡咯烷酮和间甲酚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并能浇注得到透明韧性薄膜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N,N-二甲基)-乙胺-1,8-萘硫酰亚胺和N-(N,N-二甲基)-乙胺-1,8-萘酰亚胺对小牛胸腺DNA的嵌入结合反应,并求取了嵌入常数,它们可以把质粒pUC19的超螺旋DNA剪切为开环DNA,在紫外光作用下,这种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其中,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均产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6.
用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等反应,制备一系列酰亚胺键扩链的双马来酰亚胺。样品结构用质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其热性能用热重—差热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数据和红外光谱数据吻合,扩链的双马来酰亚胺具有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偏苯三酸酐用二氯亚砜处理得到高反应活性的单体3,4-二甲酸酐苯甲酰氯,并以此同均苯四甲酸酐一起与4,4’-二氨基二苯砜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聚砜酰胺酸,讨论了反应物官能团摩尔比、加料方式、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对缩聚反应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共缩聚物组成,对亚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作了比较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酰胺酸,酰亚胺键扩链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醚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合成了4种类型酰胺酸扩链二胺和4种酰亚胺键扩二胺。用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热重-差热分析测定其热性能。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类二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它们是合成一些耐高温高聚物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偏苯三酸酐酰氧(TMAc)和二氨基二苯醚(DDE)或二氨基二苯砜(DDS)合成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分子结构的聚酰胺酸(PAA),再用化学酰亚胺化方法进行酰亚胺化制备线形可溶可熔的聚酰胺酰亚胺(PAI),详细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方法对TMAc、PAA及PAI进行了分析表征,证明只要反应条件控制恰当,可以制得所需的PAI。  相似文献   
10.
对氯苯胺为端基的酰胺型开链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首次合成了以对氯苯胺为端基的 4种双酰胺型开链冠醚 ( ~ )及一种环状二酰亚胺产物 ,并对其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