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剩余产量模式”研究了鄱阳湖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资源,采用PC-1500型微机计算,结果表明,其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6t,比历史上最高产的1980年还高出17.7%,增产潜力大,其相应努力量为2000艘标准渔船.本文还报道了鄱阳湖46种蚌的名录,并简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利用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进行离体组织培养,所得培养液及组织水解液,作用于大鼠离体子宫、兔离体小肠,其药理作用与珍珠质有效成分之一的牛磺酸相同,结果证明,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细胞能分泌珍珠质,具有天然珍珠的药用有效成分及相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漂白粉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粘液细胞及珍珠囊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漂白粉(0.5mg/L,1.0mg/L,1.5mg/L)处理后对三角帆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漂白粉对外套膜和珍珠囊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序损害,表现为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网腔扩张,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改变等,其中1.5mg/L漂白粉的影响最为严重,除发生上述变化外,外套膜内表皮粘液细胞中硫酸化粘液减少,酸性粘液增加,外表皮细胞中性粘液几乎消失,该浓度组的结缔组织中钙球体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对精养鱼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角帆蚌作为调控水质的生物过滤材料,建立蚌单养与鱼蚌混养的两种生物调控系统并与当地传统的精养鱼塘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三角帆蚌对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变化及鱼产量的影响.养殖6个月后,鱼蚌混养生物调控系统水质优良,其中,鱼蚌混养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340万个/ml,蓝藻与绿藻数量之比(蓝绿比)为1:1.8,DO值为7.5mg/L,氨氮为2.42mg/L,总氮为2.76mg/L,磷酸磷为0.06mg/L,总磷为0.11mg/L,COD为36.0mg/L,悬浮物为30.2mg/L,蚌成活率为75.0%,鱼类成活率为71.0%.蚌单养的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86万个/mL,蓝绿比为2.1:1,DO值为7.5 mg/L,氨氮为2.00mg/L,总氮为2.14 mg/L,磷酸磷为0.04mg/L,总磷为0.07 mg/L,COD为20.0 mg/L,悬浮物为8.0 mg/L,蚌成活率为85.0%.但其蓝绿比则表现为蓝藻爆发型.作为无蚌对照组的养鱼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易发生病害,鱼类成活率仅为58.8%.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LEA基因及Lea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有关LEA基因及Lea蛋白的研究进展:LEA基因与Le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LEA基因表达和Lea蛋白积累与环境胁迫的关系;一种LEA基因即HVA1基因及其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函数的拟合,发现在贝类滤食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和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本文提示利用双壳贝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氨氮胁迫对背角无齿蚌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剑  胡宝庆  饶育才 《江西科学》2008,26(6):887-890
本研究测定了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清SOD活性在氨氮浓度为10mg/L时最低,之后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肝胰腺SOD活性在氨氮浓度为2.5mg/L-10mg/L时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当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浓度的增加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略高于对照组;在氨氮浓度为2.5mg/L~20mg/L时,肝胰腺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浓度为2.5mg/L时为最小值,此后略有回升,在浓度为40mg/L时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T活性明显下降,在浓度为40mg/L时下降至最小值;肝胰腺LSZ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成起伏变化,在氨氮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小值,之后明显上升,当浓度为2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LSZ活性在氨氮浓度为2.5mg/L-10mg/L时与对照差别不大,在浓度为20mg/L时下降到最低值,在浓度为40mg/L时明显升高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池蝶蚌(贝)与三角帆蚌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池蝶蚌(贝)和三角帆蚌之间的4个年龄段和7种组织(心、肝、肾、鳃、闭壳肌、外套膜、性腺)中的10种同工酶(ALP、LDH、ADH、ACP、CAT、MDH、G-6-PDH、POD、EST、SO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贝类的同工酶具有明显的年龄、组织特异性;池蝶蚌的同工酶系统较三角帆蚌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所检测的池蝶蚌种群的生活力和代谢能力强于三角帆蚌种群。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碱性磷酸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部分提纯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KP),并对AKP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测定其最适pH值为10.1,最适温度为40℃,Km值为1.82×10~(-3)mol/L。分别测定了某些化学试剂对该酶的作用:Mg~(2 ),Ca~(2 )离子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尤以Mg~(2 )的作用明显;KH_2PO_4,L-Phe,L-Cys,ME(巯基乙醇),DFP(二异丙基氟磷酸)和EDTA-Na均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L-Cys和ME抑制作用最为强烈。KH_2PO_4对AKP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而DFP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中悬浮物的消除作用,并利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时间(t)为自变量,悬浮物消除率(Er)为因变量,初步建立了不同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消除的时效模型.研究发现,当蚌密度在每立方米6.25个到每立方米31.25个的区间内,时效模型呈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函数.对这些抛物线函数分别过Er=0,0.1,0.5等直线的交点做了数学解析和生物学意义的的探讨.并尝试分析了几个固定时间点下,蚌密度对悬浮物消除率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