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贵增  熊国真 《江西科学》1992,10(3):175-182
报道了香菇菌摇瓶发酵试验结果,发酵工艺程序与抗生素发酵基本相似。以香菇菌Cr-021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应用L_9(3~4)正交试验得出了匀浆化培养基和摇瓶发酵培养基。通过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温度为25℃,振荡频率220r/min,装量50ml等。用匀浆化菌种代替传统工艺中直接用斜面母种作为一级摇瓶种源,使发酵周期缩短了2—3d。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CDG等三种摇瓶培养基并进行摇瓶发酵分析,其中CDG产干菌丝重6.8g/100ml,氨基氮含量为0.24mg/ml。  相似文献   
2.
灵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的菌丝可获布于整个液体之中,所以菌丝发育比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我们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灵芝液体发醇培养的适宜温度,摇瓶装置,摇瓶振荡频率,培养基初始PH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6℃,摇瓶装置为120ml/500ml三角瓶,摇瓶振荡频率为100-120次/分,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6.5。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红外辐射已用于微生物发酵、酒类催陈和医疗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红外辐射对平菇生长周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我们发现,不仅红外辐射直接辐照平菇菌块可以加速菌丝生长,而且,红外辐射源辐照过的水,用于栽培平菇三级菌种,也可以缩短平菇生长周期。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红外辐射提高了酶活性,加速了生化反应,促进了平菇新陈代谢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对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多菌灵、可杀得、扑海因、百菌清、仙生5种杀菌剂对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及同一种类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0.359g/L时对巴西蘑菇菌丝的抑制作用量小,抑制率仅为2.93%,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可望在巴西蘑菇栽培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该调查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采集山东省青岛地区880份疑似病兔的结痂和皮屑,用沙堡弱培养基培养,镜检其菌丝特点,并收集兔群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最后对这一地区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确诊兔皮肤真菌病病例为162例(18.4%),其中须毛癣菌73例(45.1%),犬小孢子菌56例(34.6%),石膏样小孢子菌31例(19.1%);兔群在0-3月龄时最易感染该病,感染率高达14.3%,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3.0%).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芯和麸皮为原料,以霉菌为试验菌株,观察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菌丝和孢子的产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最适宜少孢霉在温度25℃、湿度60%条件下生长的碳氮比是80/20,菌丝密度随碳氮比的上升而下降,孢子数量则随碳氮比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引自江都的白灵菇菌种,在不同温度、pH、营养物质条件下菌丝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7.5℃,低于22.5℃或超过30.0℃,菌丝生长明显减缓;在pH4.5~8.5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但最适宜pH为6.9~7.7;蛋白胨、白糖和硫酸锌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短裙竹荪Dictyphora duplicata的三个菌株Z_1,DO_2,Z_4为材料,试验了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蛋白质为氮源的母种培养基,对竹荪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各10g混合使用优于葡萄糖、蔗糖各20g单独使用;蛋白胨用量超过2g/L时,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