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3.
蜀地山水风光是历代画家心中所向往的圣地。中国人喜欢游山玩水,常常将自己于自然山川的体味、仰慕、感触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方式。《资中八景》是张大千绘制的蜀地山水作品之一,是其得意之作,它在充分发挥了泼彩山水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张大千强烈的思乡情节。  相似文献   
4.
岳振国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24-627,646
晁补之的羁旅行役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见闻,诗作绘旅途千姿百态之景,抒思乡念远之情,言感物伤怀之志,展现了诗人艰辛坎坷的人生历程。晁补之的羁旅行役诗写景状物细致,刻画描写传神,抒情表意深挚,诗中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寄寓诗人流转迁徙的感伤,表现了迭遭贬黜的悲情,蕴含了深重的人生感喟,诗作文辞洗练、意蕴丰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菲华作家90%来自闽南农村,他们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因此,他们表述了浓烈的怀乡之苦,及对故国母怀的深深依恋.而随着他们家国意识的转变,菲华文学中的乡愁也逐渐由地域乡愁转化为文化乡愁,由此构成了菲华乡愁文学的多层次性、多流向性.  相似文献   
6.
“游子”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命运,它植根于中国古代士子的文化本位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游子的人生必须经过“伤别”、“乡愁”、“闺怨”三大情感经历,并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游子情结”,融汇成一个诗歌母题,成就了许多动人诗篇。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是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宋末词坛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其在《竹山词》中大量使用灯光烛影意象来表现故国不再的悲苦、漂泊孤寂的心绪以及怀人望归的愁思。此类词作,风格开放多变,艺术成就颇高,其凄惶、孤寂、失意的心境表现得尤为真切,艺术感染力强,是蒋捷《竹山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