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含有电子相互关系的薛定谔方程近似解的基础上,建立类He等电子离子双激发S态的能量与核电荷及量子数的依赖关系,并导出一能对高激发态能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3.
The relaxation of the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O (v = 1–8) by CO2 is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emission spectroscopy (TR FTIR). 193 nm laser photolysis of the mixture of CHBr3 with O2 generates the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O(v) molecules. TR FTIR records the intense infrared emission of CO(v→v-1). The vibrational populations of each level of CO(v)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spectr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 resolved populations and the differential method, 8 energy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of CO(v = 1–8) to CO2 molecules areobtained: (5.7±0.1), (5.9±0.1), (5.2±0.2), (3.4±0.2), (2.4±0.3), (2.2±0.4), (2.0±0.4) and (1.8±0.6) (1014 cm3 · molecule−1 · s−1), respectively. A two-channel energy transfer model can explain the feature of the quenching of CO(v) by CO2. For the lower vibrational states of CO, the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s preferentially to the u3 mode of CO2 For the higher levels, the major quenching channel changes to the vibrational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CO(v→v-1) and the u1 mode of CO2.  相似文献   
4.
The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from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O to H2O molecules is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emission spectroscopy (TR FTIR). Following the 193 nm laser photolysis of CHBr3 and O2 the secondary reactions generate CO(v). The infrared emission of CO(v → v−1) is detected by TR FTIR. The excitation of H2O molecules is not observed. By the method of the spectral simul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l technique, 8 rate constants for CO(v)/H2O system are obtained: (1.7 ±0.1), (3.4 ±0.2), (6.2 ±0.4), (8.0 ±1.0), (9.0 ±2.0), (12 ±3), (16 ±4) and (18 ±7) (1013cm3 · molecule-1· s-1). At least two reasons lead to the efficient energy transfer. One i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rotational energy to the vibational energy defect and the other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lex collision. With the SSH andab initio calculations,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of CO(v) by H2O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5.
利用束箔光谱技术研究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能量为80MeV和110MeV的Cu束与靶室中的碳膜碰撞激发光谱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光合作用研究论文中存在大量的科技术语。基于数据驱动的科技术语分析能够对学科领域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起到较好的揭示和印证作用。文章以VOSviewer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光合作用领域近三年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中的科技术语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光合作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自然光合作用的机理探究”“光合作用与环境变化”“人工光合的应用和发展”三个方向,“光催化剂”成为这几年光合作用领域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图书馆高学历馆员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图书馆内部业务及服务对象两方面,探讨了高学历馆员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浊水除浊问题,使用酸改性粉煤灰与壳聚糖按照不同质量比制备成的复合材料对高浊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粉煤灰与壳聚糖复合材料投加量、搅拌时间、pH和废水初始浊度对除浊性能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综合作用对除浊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1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3.78%;当复合材料CWF3投加量为0.6 g时,其除浊率可达到73.52%;当搅拌时间为30 min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0.28%;当pH=6时,其除浊率可达到84.50%;当初始浊度为300 NTU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5.6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1,最佳组合条件为投加量0.7 g、搅拌时间35 min、废水初始pH=7、废水初始浊度350 NTU。酸改性粉煤灰负载壳聚糖后具有更强的亲和能力,且价格便宜,可以弥补单独使用粉煤灰或壳聚糖的不足,可用于对大规模废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论贵州山地高效节约型农业的发展途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代农业的特点、效益出发,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高效节约型农业研究的5点方向,明确了3个主要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醇萃取法制备低Na;K高纯氯化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碱金属氯化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差异,首次提出了乙醇萃取法制备低Na,K高纯氯化锂的工艺方法·除Ca实验表明,当草酸锂的加入量为0·6%时,Ca质量分数可控制在10×10-6~15×10-6以下;除Na,K实验表明,当液固比为8·5,过滤次数为2次时,Na质量分数可降到40×10-6以下,K质量分数可降到5×10-6以下·说明乙醇萃取法很好地解决了氯化锂制备中很难深度除去Na,K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