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铭文从铭刻作记号,到记载历史事件,再到抒发个人的感受,金文一步一步走向文学,终于在西周中期形成创作高峰,在青铜器皿上制作长篇铭文,成为贵族们竞相仿效的时尚,铭文创作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具有审美意义。铭文是最早的私家著述,它开启了私人创作的传统。商周金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个人创作。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考古界和美术界都对汉唐铜镜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著录及文献资料堪称丰富,而对于金代的铜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高峰是汉唐,而到了金时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从金代铜镜的研究上折射出金一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民俗的若干问题,特别是通过它的纹饰和铭文所反映出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早已远远超出了铜镜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对于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拓展无疑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史料。  相似文献   
4.
西周铜壶、西汉五铢钱、隋代铜镜等文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铜器受土壤、水、氯化物等的侵蚀而产生锈蚀且容易蔓延的特点,研制出青铜器有害锈转化剂和青铜保护剂,可将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然后再进行保护。用此方法对西安碑林傅物馆受粉状锈腐蚀严重的西周铜壶和隋代铜镜进行保护,在普通库房存放4年,保护完好,无锈点;又对49枚受粉状锈腐蚀的西汉五铢钱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位于豫西伊洛平原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它是学术界探讨国家文明起源及夏文化的关键遗址。本文结合二里头遗址30多年考古发现的宫殿、墓葬、雏形文字、丰富的出土文物等内容,结合翔实的文献资料,有力地论证了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即夏都斟寻  相似文献   
6.
阳燧小考     
阳燧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光取火的器具。该文通过对古文献的考察,论述了阳燧的质地,形制、铸造情况,取火过程,发明时代,及其名称的演变。考证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阳燧的时代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及其邻近地区,是东西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地带.对哈密及其邻近地区16处史前时期墓葬和遗址出土的234件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验与成分分析,并探讨了其合金成分与当地矿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冷室式压铸机整体压射室的特殊工况L,突出铍青铜材料的特殊性能,并对其成分和生产工艺等技术原理进行专项研究。通过专门研究其配方和工艺所生产的铍青铜压铸冲头其性能为:抗拉强度:70k/mm^2-80kg/mm^2、维氏硬度Hv(30kg):21kg/mm^2-24kg/mm^2、导电率≥50%、高温软化温度ST:550℃、延伸率8≥12%(Be:〉0.5%)。其使用效果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MgO—Al_2O_3—SiO_2系统为基础组成,添加适量的Na~+、K~+、B~(3+)、F~-制得金云母微晶玻璃。在此基础上再添加Ca~(2+)和P~(5+),制得含磷灰石和金云母的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根据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电镜分析结果,以结晶化学的观点讨论了母玻璃的分相、成核及结晶过程,同时也讨论组成、性能工艺过程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