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资源丰富,历来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其粮食生产近年发展缓慢.根据采用趋势潜力与资源潜力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桂林市土地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发挥和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该区粮食生产潜力较大,但目前发挥和实现程度低.为促进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并保证其持续发展.今后应大力改造中产田.提高土地质量和耕地灌溉保证率.加强粮食生产的物化投入,保证活劳动投入的需要,并同时注意协调化肥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河南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4个特征:(1)此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温带性质,有暖温带半湿润区向亚热带显润区过渡交替的特征;(2)此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古老,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存在着比较连贯的关系;(3)特有成分丰富;(4)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所谓“依山依水”的研讨不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人如何利用文化与环境调适互动的系统机制去探讨。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人类学家要思考人与文化的关系 ,特别是文化怎样在人与环境之间互动 ,进而影响各族群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等等而形成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秦岭水文特征及其对泥石流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秦岭山地区域水文特征的分析,指出秦岭泥石流的暴发期与该区降雨的年内集中期相一致,其分布与暴雨中心密切相关。其中,暴雨、连阴雨是产生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径流的汇集及河流洪水亦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作者对滇西横断山区的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保山、德宏地区的蜘蛛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了10000头蜘蛛标本,经过整理鉴定,分布于该地区的蜘蛛223种,隶属30科,114属,东洋区种类占42.60%、东洋区一古北区种类33.18%、特有种占22.42%,广布种占1.79%。  相似文献   
6.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资源食物容纳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甘肃省兴隆山林区野生马麝种群资源及食物容纳量进行了历时8年(1996年~2004年)的考察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地带的马麝资源食物容纳量为89.6头/km2.其中半干旱灌木林最高,为193.2头/km2;落叶阔叶林居中,为34.4头/km2;针叶林较低,为8.0头/km2.而其地食物容纳量约1.2万头,目前分布在林内的种群数量仅有1/6.为此保护发展马麝资源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年对大相岭大熊猫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3.76km2,数量14只,分布在洪雅和荥经县境内.大熊猫活动痕迹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500m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大熊猫栖息地内存在多种人类活动干扰,主要有采笋、历史的采伐和公路,分别占调查样方数的23.2%、22.2%和6.8%.与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第二次调查比较,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时没有大熊猫分布的荥经县现成为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大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小,数量最少的山系,需加强该地的保护区建设、大熊猫生境廊道建设及有效控制栖息地内的人类干扰活动,从而避免大熊猫种群的衰亡.  相似文献   
8.
山杨锈病是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中对山杨林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害。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该保护区内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病原真菌进行了采样、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发生的山杨锈病病原菌属于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该病原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表现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山杨开始发病,6月下旬危害程度逐渐加重,7月中、下旬病害快速蔓延,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到7月底感病率达到100%;8月中、下旬约有60%叶片发黑,30%的叶片脱落,山杨的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域山杨锈病的发生规律,为该林区山杨林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杨锈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河南省桐柏-大别山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红绿结合,跨区整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速升级,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一些重要发展措施,确立了"一心、两带、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和"完善一个中心、力推三个组团、优先发展主轴、积极培育山前"的空间发展思路,旨在指导该区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葆桢是晚清重臣,开发建设台湾是其一生所做的三件大事之一,"开山抚番"则是其开发建设台湾的核心内容,成为清政府治台新政策的起点,影响深远。"开山抚番"在巩固海防以及促进汉族、平埔族群与"山地族群"的交往,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