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2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548篇
系统科学   382篇
丛书文集   384篇
教育与普及   1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篇
现状及发展   326篇
综合类   1361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1094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Videofilms of a foraging flying gurnard (Dactylopterus volitans) were collected at Itaipu, Niterói, RJ, Brazil. Analysis revealed details of the use of anterior parts of the pectoral fins which act as digging ‘hands’ to access infaunal prey items that are subsequently captured by oral suction feeding. Each pectoral fin has two distinct sections articulated separately on the pectoral girdle. The digging ‘anterior pectoral fin’ mainly consists of segmented and flexible fin rays but has an anterior robust unsegmented ray that provides an edge to the ‘hand’, allowing penetration of the substratum. The huge ‘posterior pectoral fins’ are supported by unsegmented rays. Most digging episodes involved one ‘hand’ and consisted of 1–7 cycles of movement with frequencies 1.15–3.74 cycles s?1. During a cycle, the ‘hand’ is moved forwards and medially above the substratum, then is twisted medially and simultaneously depressed so that the anterior unsegmented ray impacts and enters the substratum. The hand is then drawn backwards and laterally to disturb the substratum. To prevent upward pitching of the head during digging, the ‘posterior pectoral fins’ are both moved anteriorly and laterally to shift the centre of gravity forwards while the caudal and ?second dorsal fins continue to provide propulsive force.  相似文献   
2.
针对裂缝热中子示踪探测方法,从中子双组扩散理论入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压裂前后地层热中子分布影响因素,并模拟不同类型示踪剂及含量的热中子裂缝响应规律,筛选最佳示踪剂并给出其在支撑剂中含量的上、下限。结果表明:压裂前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主要受裂缝宽度和标记支撑剂中示踪剂含量的影响;钆对裂缝宽度变化反应最灵敏,钆元素是作为标记支撑剂的最佳示踪元素;随支撑剂中Gd 2O 3含量的增加,热中子计数率降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D增加;示踪剂中氧化钆的上、下限值随裂缝宽度呈指数降低,且当裂缝宽度为1.0 cm时,Gd 2O 3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8%,下限为0.03%。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酸和高氯酸(4∶1)混合酸消化2种可食用蓝藻螺旋藻和葛仙米,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螺旋藻和葛仙米中的K、Na、Mg、Ca、Zn、Fe、Cu、Mn、Cr、Pb和Cd共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2种蓝藻中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特别是Ca含量高达61 905.132mg·kg~(-1);而有害重金属Cr,Po和Cd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表明这2种食用蓝藻均无重金属富集或污染。本结果显示,螺旋藻和葛仙米是极好的天然富钙营养食品,可作为人体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补给品.  相似文献   
4.
对44名14~19岁肥胖青少年进行6周的封闭式饮食控制及运动,测定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血液健康等指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胖青少年的脂肪量、体质量、体脂率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肺活量逐渐上升,身体素质指标(耐力、柔韧、50 m跑)与血液健康指标(血脂TC、甘油三酯TG、空腔胰岛素FINS)都呈非常明显改善(P0.01).封闭式运动减肥对青少年肥胖者体质健康具有良好的效能表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研究3个医药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及颗粒物浓度.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通过模拟颗粒物在洁净室的分布,分析合理的污染物散发位置及散发比例.对比参考发尘量下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差异,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污染散发量,通过试验不同的单位容积发尘量,计算对应的洁净度,得到与实测数据吻合最好的单位容积发尘量.在单位容积发尘量为1 000pc·(m3·min)-1计算条件下,各房间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数值比较吻合,且经CFD预测的3个房间的洁净度变化趋势与实测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不考虑已知道路交通信号灯信息对车辆能量管理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信号灯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节能预测控制智能优化策略。通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简化模型,并采用连续广义最小残量方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交通信号灯信息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大幅度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能力和实时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行驶轨迹的优化控制,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最优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冲击下 ,网络带给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从事该项工作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具有高的测氧灵敏度和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测氧原理,然后阐述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传感器导电理论,及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氧传感器研究状况和氧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并对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氧传感器应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化工测量中的干扰问题,并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抗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网络计划的特点,在求解其最低费用日程时,引入最小割的概念,从而改进了该问题的求解方法。文中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算法流程,并附有算例.此法运用较简便,且易于计算机计算,自动化水平高,因而便于有关人员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