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环境海洋学的渤海湾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周忠海 《山东科学》2006,19(5):36-39
人类的活动,使渤海的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赤潮频频发生,渔类资源渐趋枯竭。本文根据现有的数据从环境海洋学的角度对渤海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静西  邓超冰  刘幽燕  陈洋  潘圣 《广西科学》2015,22(3):288-293,307
【目的】我国水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构建直观、有效的海湾风险源识别方法以积极应对污染事件非常重要。【方法】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分析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方法,从风险源特征、环境风险源受体、风险源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构建海湾风险源识别指标体系,将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海湾风险源评价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海湾风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该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方式量化各项指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环境风险源各因素造成的影响,可应用在海湾地区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评价。【结论】该方法可直观地在GIS系统标注环境风险源等级,为日常风险源管理、应急监测等提供可视化应急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上地震、钻井资料,从关键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及转变出发,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重新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构造样式和断裂系统,探讨凹陷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经历了两期构造应力场的重要转变:①早渐新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早期断陷NW-SE向伸展顺时针旋转为近S-N向伸展,凹陷区由简单伸展变形转变为斜向伸展变形;②中新世以来,凹陷由断拗转变为拗陷。根据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将迈陈凹陷新生代由早而晚划分为早期断陷、中期断拗过渡和晚期拗陷三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层展示了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的差异性与规律性,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配置条件,中期断拗过渡阶段的渐新统涠洲组具有最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4.
5.
为更好地在辽东湾开展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服务,专门研制出雷达冰厚测量记录仪来测量海冰厚度.通过现场实时的海冰厚度测量试验,对雷达冰厚测量记录仪的可靠性和应用性做出了分析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雷达冰厚测量记录仪样机整体性能良好,现场标定雷达冰厚测量准确率大于87.5%,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了国内数字鸿沟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的举措,并提出了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这一主题,从北部湾经济区在滨海地区的主要项目布局,分析其对滨海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旨在引起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共鸣与共识,搭建共建共管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多鳞鱚生长与死亡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3-9月北部湾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多鳞鱚的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多鳞鱚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鳞鱚优势体长为100~130mm,占60.71%;优势体重为5~25g,占83.96%;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性比为1:1.36,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L∞=188.6mm,K=0.51,t0=-0.32;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86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58、1.217和1.36;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34和0.50,渔业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侏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小型裂陷盆地及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小型坳陷盆地等。造山期经历了印支晚期(T3)准造山作用、燕山早期(J2末)强烈造山作用及燕山晚期(K2)准造山作用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构造样式以挤压褶皱、逆冲构造及张性正断裂为主,其次发育横向调节构造。燕山运动早期对本区作用最大,奠定了本区北北东向的构造体系。中生代构造演化型式与欧亚板块东部的伊佐奈畸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出现,将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