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组RNA1和RNA2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NNV,OGNNV)基因组由两个片断(RNA1和RNA2)组成,RNA1由3 10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982个氨基酸;RNA2由1 43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38个氨基酸.OGNNV基因组与新加坡GGNNV(greasy grouper NNV)的基因组有高度的相似性.分析病毒的RNA2序列发现:OGNNV与DGNNV(dragon grouper NNV)、RGNNV(redspotted NNV)和GGNNV的亲缘关系很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中和位点;分析病毒的RNA1序列,发现在OGNNV的RNA1序列中同样可以找到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6个模序(motif).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OGNNV属于RGNNV血清型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石斑鱼增殖放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体外挂标志牌和体内注射着色液(入墨法)方法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幼鱼(人工培育幼鱼和野生幼鱼)和野生成鱼进行标志放流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幼鱼和成鱼移动范围不大,幼鱼最长经651d、成鱼最长经48d的移动均在2n mile以内,其栖息习性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挂牌标志法只获得放流当年重捕记录,入墨法获得当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重捕记录,室内水泥池暂养标志鱼有1/3标志牌脱落,说明体外挂牌标志对石斑鱼不太适合。放流入墨法标志幼鱼各水域重捕率第一年1.4%-4.5%、第二年3.1%-13.4%、第三年0.7%。此标志法对研究群体生长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选择冰鲜杂鱼和2个市场反映较好的石斑鱼配合饲料产品,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进行饲喂效果实验,通过生长性能、体成分、群体离散度以及养殖成本分析,评价冰鲜杂鱼和配合颗粒饲料在斜带石斑鱼养殖效果上的优劣.同一批培育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成3组(冰鲜杂鱼组、石斑鱼颗粒饲料1组和石斑鱼颗粒...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 Riridovirus,SGIV)渔用药物,本研究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秦皮水提物(Cortex Fraxini water extracts,CFE)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秦皮乙素(Esculetin,EC)的细胞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内质网蛋白44基因(ERP44)在石斑鱼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实验室石斑鱼转录组数据中ERP44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引物,克隆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Ec-ERP4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Ec-ERP4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和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刺激后该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c-ERP44基因ORF全长1 233 bp,编码410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家族保守的硫氧还蛋白结构域。同时,Ec-ERP44基因在健康石斑鱼体内的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LPS与Poly I:C刺激后,石斑鱼脾脏中Ec-ERP44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Ec-ERP44基因参与了石斑鱼抗病原感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石斑鱼繁殖生物学特征以及人工繁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当前人工繁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核酸适配体Q5的石斑鱼虹彩病毒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斑鱼虹彩病毒(Grouper iridovirus,SGIV)在不同鱼群之间迅速传播,其致死率极高,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及早发现和鉴定出病原,降低经济损失,促进渔业发展,开发方便快捷的石斑鱼虹彩病毒检测技术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核酸适配体Q5,研发出一种核酸适配体Q5-荧光分子探针(Aptamer Q5-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Q5-AFMP),并且对Q5-AFMP检测感染石斑鱼虹彩病毒的特异性,以及Q5-AFMP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检测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Q5-AFMP能够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高特异性检测出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感染,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Q5-AFMP能够用于石斑鱼虹彩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类水产疫病频繁暴发。石斑鱼虹彩病毒(Grouper iridovirus)是石斑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会导致鱼大量死亡,因此研究可抑制此病毒感染的药物对石斑鱼养殖业具有重大意义。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败酱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败酱草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然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和基于核酸适配体Q5的荧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Aptamer Q5-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assay,Q5-AFMP)等方法分析败酱草水提物在细胞水平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其结果显示,低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即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50mg/mL,高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会降低细胞活力,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RT-qPCR和Q5-AFMP技术的检测结果均证明败酱草水提物在体外对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细胞安全浓度的败酱草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作用,具有开发为高效的抗病毒渔用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斜带石斑鱼在中国的养殖主要位于南方,养殖规模仍不及其他海水养殖鱼类,如卵形鲳鲹、海鲈、军曹鱼等。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是造成斜带石斑鱼养殖业发展滞后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与石斑鱼仔鱼开口期缺乏适宜的生物饵料有关,尤其是浮游动物的缺乏。为此,文中设计了4种不同培水方式,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育苗池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方式1中分别添加益生菌、虾片40 mL·m-3和4 g·m-3(组1),方式2中分别添加益生菌、虾片80 mL·m-3和8 g·m-3(组2),方式3中添加小球藻液2.5 L·m-3(组3),方式4中添加小球藻液5 L·m-3(组4)。每组设3个重复。育苗池规格2.5 m ×4.0 m×1.1 m(宽×长×高)。结果表明,组1和组2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数高于组3和组4。益生菌和虾片的添加可显著提高育苗池中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密度。整个育苗过程中。组2所含浮游动物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1.3 × 10.5~2.1 × 10.5 ind·L-1),组1和组2中浮游动物密度要显著高于组3和组4(P≤0.05)。从实验中可看出石斑鱼育苗池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和虾片,可获得较丰富的浮游动物群落,为石斑鱼仔稚鱼生长提供活饵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29%,可以反映样本的总体特性;与鲜样相比,保活后鱼肉的鲜味值和浓厚味值均显著增高,保活12h后分别达到3.52和5.00;核苷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保活3h后,腺苷酸和肌苷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465.0mg/100g;有机酸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乳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保活12h后乳酸达到最大值,为158.70mg/g;各处理组琥珀酸、乳酸和柠檬酸的TAV均大于1,说明这3种有机酸对石斑鱼的滋味有重要贡献;总游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保活3h时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50、7.29mg/100g,显著高于鲜样的8.54、0.60mg/100g。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保活可以改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提高鱼肉蛋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