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系统科学   119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5篇
综合类   2545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实验轧机旁冷却装置配合轧机进行轧制实验,研究轧制道次间不同冷却工艺对特厚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冷却工艺可以在全厚度方向获得组织细化及强韧性提高效果,采用强冷道次间冷却实验钢1/4处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0μm,强度为376MPa,-40℃冲击功为169J;心部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5μm,强度为360MPa,-40℃冲击功为123J.本工艺可形成470μm厚表层细晶层,晶粒尺寸可细化至5μm;粗轧道次间插入冷却工艺轧制钢板强度和冲击韧性优于中间坯冷却工艺;随冷却强度增加,钢板内部组织明显细化且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非均匀介质下不同光流控器件及其生化应用。在微流控芯片上,主要从2个方面开发和实现各类具有光波导、透镜、细胞计数、化学检测等功能的新器件。首先,在液液非均匀介质下,通过调节沟道内液体流速,控制液体间的对流扩散来实现液体在微腔内的渐变折射率分布和阶跃分布,从而得到其特殊的光学特性,例如光束分离、弯曲、自聚焦等。其次,在固体非均匀介质下,利用特殊的微流结构与液体相结合,实现更加灵敏可调的新型探测手段。这些新型技术手段分别在生物传感、能源生产、细胞探测及海水检测等诸多应用中可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步长加速(Adam)类算法由于其计算效率高、兼容性好的特点,成为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Adam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梯度、预测梯度以及历史动量梯度,提出一种新型Adam类一阶优化算法——复合梯度下降法(C-Adam),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理论证明.与其他加速算法的区别之处在于,C-Adam将预测梯度与历史动量区别开,通过一次真实的梯度更新找到下一次迭代更精准的搜索方向.利用两组常用测试数据集及45钢静拉伸破坏实验的实验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Adam与其他流行算法相比较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及更小的训练损失.  相似文献   
4.
设 A是对称正定矩阵,λ_1是 A 的最大或最小特征值,χ_1是对应的特征向量.{zk}是用共轭斜量法求解方程组 Αχ=b时的近似解序列,ei=A~(_1)b-zi,本文给出了|x_1~Tei|较合理的上界估计式。从而为分析预处理共轭斜量法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人体体型,从适身型角度,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探求后裆缝斜度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性磺化木质素LSA阻垢分散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工业木质素磺酸盐LS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共聚反应对LS进行接枝羧基改性,制备得到改性磺化木质素LSA,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LSA与目前常用几种阻垢剂进行阻垢分散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改性产物LSA为一种阻垢分散性能较为理想的绿色阻垢剂,并从螯合使用、分散作用及晶格畸变作用三方面对LSA阻垢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适应共轭梯度算法的高分辨率谱估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是现代谱估计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一全极点模型的参数估计来实现功率谱估计。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共轭梯度算法来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由于共轭梯度算法采用迭代运算求解Yule-Walker方程,同现有的谱估计算法相比,大大减小了谱估计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随着自相关矩阵阶数的增大,该方法谱估计精度在小信噪比下提高显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和基于AR模型的其它谱估计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具有几乎相同的分辨率。因此,该谱估计算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有助于谱估计算法的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8.
Summary A new potent antiauxin, -(5,7-dichloroindole-3-)isobutyr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hown to inhibit auxin-mediated elongation ofAvena coleoptiles and to stimulate root growth of rice seedlings. Its activity is stronger than -(p-chlorophenoxy)isobutyric acid and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2,3,5-triiodobenzoic acid, which are typical antiauxins.  相似文献   
9.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应用广泛,但DDPG算法因采用均匀采样而导致低效率策略比例较高、训练效率低、收敛速度慢等.提出了基于优先级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priority-based DDPD,P-DDPG)算法,通过优先级采样代替均匀采样来提升采样利用率、改善探索策略和提高神经网络训练效率,并且提出新的奖励函数作为评价标准.最后,在开源赛车模拟(The Open Racing Car Simulator,TORCS)平台上对P-DDPG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DDPG算法,P-DDPG算法的累积奖励在25回合之后就有明显提升而DDPG在100回合之后训练效果才逐渐显现,提升约4倍.P-DDPG算法不仅训练效率提升且收敛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Modern treatment of mental depression start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monoamine oxidase (MAO) inhibitors and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hese drug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psychopharmacology.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anti-tuberculous action of the hydrazine derivative isoniazid by developing derivatives thereof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iproniazid. Its introduction as the first modern antidepressant was based on three unexpected actions of the drug: MAO-inhibition, reversal of reserpine-induced sed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psychostimulation as a clinical side effect in man. However, the initial success of iproniazid and other MAO inhibitors, hydrazides and non-hydrazides, was curtailed by the occurrence of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such as potentiation of the blood-pressure elevating action of food amines. The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were a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 of antihistamines, one of which, chlorpromazine, showed neuroleptic activity. A congener of this compound, imipramine, was discovered by clinical observation to have unexpecte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The clinical success of this drug (which is still in us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uccessful series of other tricyclic and non-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Progress in the elucidation of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action of the tricyclic compounds has helped this development. Recent advances in basic research have also induced a revival of MAO-inhibitors since,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MAO-subtypes, inhibitors with higher specificity and fewer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are now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