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辛喷雾剂中甘草酸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冰醋酸(67:33: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表明:甘草酸在0.04~0.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7%。此法简便稳定、快速准确,空白无干扰,适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中测定甘草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氨性乙醇作提取剂,从甘草中提取甘草甜素的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剂时间等因素进行探讨,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建立复方咳恩平糖浆口服液中甘草酸二钾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并对稳定性进行考察。用Hypersil ODS柱,流动相为乙腈:0.4%偏磷酸=40:60,254nm波长检测,流速:1.0mL/min。结果在甘草酸二钾含量线性范围20-180μg/mL,回归方程Y=1059X 7.74,r=0.9999。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其他3种主要辅料及其降解产物不干扰测定,可用于甘草酸二钾含量测定和稳定性考察。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1-XG-2002)中,甘草酸单铵盐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时间长、效率低、不能实现对甘草酸主成分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的有效分离,以及未对有关物质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问题,改进并建立甘草酸单铵盐原料药及不同剂型制剂中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检测方法.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urashell-C18柱(4.6 mm×250 mm,5μm),以0.01 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48∶52,V/V)为流动相,流速0.8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50℃,进样量10 μL.18α-Gly,18β-Gly,甘草酸单铵盐杂质A和杂质B在0.5~100.0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10,0.10,0.15,0.15μg/mL,平均回收率(n=3)为98.06%~101.61%.与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1-XG-2002)收载的甘草酸类制剂质量标准比较,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主成分异构体的有效分离,并能真实、准确地检测各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甘草酸单铵盐原料药及其不同剂型制剂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甘草苷对感染后咳嗽(肺阴虚证)小鼠的止咳疗效及抗氧化的作用机制.采用烟熏+内毒素(LPS)滴鼻+甲状腺素灌胃+辣椒素雾化诱咳来构建感染后咳嗽(肺阴虚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孟鲁司特钠)和甘草苷低、中、高剂量组;观察造模前后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及体质量变化,采用辣椒素雾化诱咳来测定各组小鼠的咳嗽敏感性及咳嗽次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与肺组织中抗氧化损伤相关蛋白水平变化并经由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来观察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变.结果表明,甘草苷止咳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有效减少小鼠血清中TNF-α、IL-6、IL-13、TLR2、TGF-β1、IgE等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气道感染性及变态性炎性反应环境来降低咳嗽高敏感性,减少对咳嗽中枢的刺激来达到止咳的目的;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有效提高小鼠肺组织中SOD的含量,减少小鼠肺组织中MDA的含量,来改善体内抗氧化平衡系统的紊乱,有效清除机体中的过量自由基,提高机体内抗氧化酶的含量,以减轻氧化损伤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碱溶酸沉法和酸性乙酸乙酯重结晶等技术从甘草粉中提取制备甘草皂甙单钾盐,可使产品中杂质含量大大降低,从而获得高纯度甘草皂甙单钾盐.  相似文献   
7.
中药甘草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量元素含量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软件对不同产地甘草的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达83.260%的3个主成分,对选出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离差平方和的水平上可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该研究为甘草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底物特异性,通过易错PCR方法对其进行突变并构建突变体文库,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突变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突变株PGUS(M51)E,其底物特异性提高了41%。突变酶的酶学特性研究发现,该突变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较PGUS-E无显著变化,酶活力下降了16.86%,T。值提高了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GUS(M51)-E共发生5处突变,其中3处发生在糖基结合域。因此,利用定向进化策略能有效提高伊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底物识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