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39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1527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等候区手术患者家属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包括详解病情及手术风险性;对手术环境及术中情况的告知;完善急诊手术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文化水平进行健康宣教;尽量以病情为主,设计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从业技能及道德品质.结论:对等候区手术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缓和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以身示范,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在儿童人格塑造和培养中,要十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注意早期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游庆春  王湘敏  喻红波 《科技信息》2007,(33):227-227,256
本文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作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引导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问题。主要提出了学生管理中的五大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系统中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从中国古代数学在十三世纪下半叶价值观念发生变动的角度,对宋元数学的兴衰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洋务运动博物馆”东立面形象的反思 ,讨论了建筑形态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 ;就此引申 ,探讨传统问题 ,指出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传统并非只是反映过去的法律文化精神,其中蕴含着许多可被现代法制吸收和借鉴的合理成分。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对待法律传统,如何协调好法制转型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进而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变革。本文试从法律传统的概念入手,对法制现代化承继法律传统的依据及承继进程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杜甫家庭亲情诗表现了诗人至性至情的心怀和对家庭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中浓郁的家庭伦理观念,更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诗人的独特个性,使我们更真切更全面地走近和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