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74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305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侧钻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磨铣钢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存在下入摩阻大、磨铣耗时长导致开窗失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材质复合管柱的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工艺,结合中国西北油田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井况,首先,提出了基于“铝合金+碳钢”的多材质复合管柱组合及设计方法;其次,开展了基于管柱实物屈曲实验数据的管柱临界屈曲载荷计算模型适用性评价,并优选出了适合于“铝合金+碳钢”多材质复合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计算模型;最后,研究了综合考虑管柱扭矩、摩阻、刚性、井眼条件、管柱强度及材质的多材质复合管柱下入性分析方法,并利用下入性分析软件对西北油田顺北X1井、X2井、X3井、X4井复合管柱进行了下入可行性评价。该方法在X1井和X2井得到成功应用,进一步论证了该工艺现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的复合管柱设计和下入可行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水泥砂浆墙面起砂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在制备微胶囊时囊心、壁材、介质、界面张力大小及固体界面吸附关系 ,对囊心包覆效果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函数单侧极值点的定义,并证明了连续函数的单侧极值点所成之集与实数集等势,且利用此完善了函数满足Lipschitz 条件的题设。  相似文献   
5.
就Doliwaka和Lassak提出的凸n-边形的相对边问题,讨论n=6的情形,将凸六边形嵌入到平等四边形内(边可重叠),利用对应边的边长比的关系可证任意凸六边形均有相对长边,有平行对边的凸六边形必有相对短边。  相似文献   
6.
减薄炭化室炉墙是提高焦炉产量,节约能源,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我国厚80毫米炉墙焦炉的设计、施工与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塑料挤出的特点,在编程实现对型材截面轮廓凸凹性自动判断的基础上,采用射线法与比例间隔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流道入口圆周上型值点的位置.以三次多项式作为流道模腔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依据流线型要求给出的初始、边界条件,得出型曲线的数学方程.构建了挤出模流道的三维参数化曲面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创建的流线型流道模型,其流动稳定性和平顺性都优于直线型流道.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与底层框架砖房有关的条文规定和大量实际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底部2层框架砖房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理论分析、光弹性试验、电测试验并经数学拟合,建立了卷扬机卷筒端侧板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沉重的“负面效应”。为此,笔者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教育的新对策,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