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课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包括课堂外的各种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必然延伸,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具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主锻炼的能力,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的需要,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同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层次,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状况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是分析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治理结构的起点,人力资本的各种特征所内含的不确定性将在足球俱乐部治理和俱乐部的持续发展中起核心作用.通过分析运动员的人力资本特征,主要包括:运动员是其人力资本的“自然”所有者和承担者,具有不可分性,走运动员的主动资产;运动员人力资本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并通过团队活动获得不同程度的垄断权力,有获取报酬递增的趋势;以及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俱乐部最重要的资产是运动员的人力资本资产,因此,俱乐部必须充分考虑运动员行为的不确定性,其治理结构必须符合人力资本的特征,激励合约必须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玉林师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份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是好的,时间为每周2小时左右居多。另外,调查中反映,学校场地不足、器材少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徐立娣  范平 《科技信息》2008,(29):261-262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最后讨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俱乐部模式的运作,通过旅游俱乐部的活动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导游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座谈和统计,对白沙县黎族贫困山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沙县黎族贫困山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生活情趣、增强体质,兴趣趋向集中于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  相似文献   
7.
对创建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高校体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诸多方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整合,课余单项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就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本对创建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意欲创建体育俱乐部的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普通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俱乐部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塑造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也给高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江西省普通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的可行性,作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本省高校试办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通过乌鲁木齐市健身俱乐部健身和健美操指导员的需求、个人档案、教学与指导、待遇等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市的主管部门对指导员今后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各健身俱乐部管理者在指导员建设和聘用时提供参考,以促使乌鲁木齐市健身健美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校专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为更好地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民化,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探讨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