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5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1127篇
系统科学   995篇
丛书文集   631篇
教育与普及   1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5篇
现状及发展   115篇
综合类   1970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862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1031篇
  2011年   1229篇
  2010年   971篇
  2009年   1103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1554篇
  2006年   1378篇
  2005年   1238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859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450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Videofilms of a foraging flying gurnard (Dactylopterus volitans) were collected at Itaipu, Niterói, RJ, Brazil. Analysis revealed details of the use of anterior parts of the pectoral fins which act as digging ‘hands’ to access infaunal prey items that are subsequently captured by oral suction feeding. Each pectoral fin has two distinct sections articulated separately on the pectoral girdle. The digging ‘anterior pectoral fin’ mainly consists of segmented and flexible fin rays but has an anterior robust unsegmented ray that provides an edge to the ‘hand’, allowing penetration of the substratum. The huge ‘posterior pectoral fins’ are supported by unsegmented rays. Most digging episodes involved one ‘hand’ and consisted of 1–7 cycles of movement with frequencies 1.15–3.74 cycles s?1. During a cycle, the ‘hand’ is moved forwards and medially above the substratum, then is twisted medially and simultaneously depressed so that the anterior unsegmented ray impacts and enters the substratum. The hand is then drawn backwards and laterally to disturb the substratum. To prevent upward pitching of the head during digging, the ‘posterior pectoral fins’ are both moved anteriorly and laterally to shift the centre of gravity forwards while the caudal and ?second dorsal fins continue to provide propulsive force.  相似文献   
2.
给出并证明了指数Diophantine方程2x+3x+a=5x+b(x,a,b∈N,a>b且a,b为常数)的解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离散型二维竞争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得到了这类竞争系统中各类平衡点的坐标及其性质,获得了系统在边界上的平衡点处渐近稳定的一系列充分条件.这些条件等价于该系统中的某个群体在竞争过程中消亡或被淘汰的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44名14~19岁肥胖青少年进行6周的封闭式饮食控制及运动,测定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血液健康等指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胖青少年的脂肪量、体质量、体脂率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肺活量逐渐上升,身体素质指标(耐力、柔韧、50 m跑)与血液健康指标(血脂TC、甘油三酯TG、空腔胰岛素FINS)都呈非常明显改善(P0.01).封闭式运动减肥对青少年肥胖者体质健康具有良好的效能表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不考虑已知道路交通信号灯信息对车辆能量管理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信号灯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节能预测控制智能优化策略。通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简化模型,并采用连续广义最小残量方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交通信号灯信息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大幅度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能力和实时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行驶轨迹的优化控制,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最优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带有缓冲库的串联CIMS渐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个可靠机器,一个不可靠机器和一个缓冲库构成的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利用由该系统所决定的算子A+E生成的Banach空间中的正压缩C0半群,证明了此系统的非负稳定解恰是算子A+E的0本征值所对应的规范化后的本征向量;同时通过对算子A+E的谱点分布的分析,证明了算子A+E的谱点均位于左半平面且在虚轴上除0点外无谱,作为线性算子半群稳定性的一个直接结果,得出了该系统解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IMPLICITIZA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RATIONAL PARAMETRIC EQUA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lgorithms for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implicitization of a set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rational parametric equations P. (1)To find a characteristic set for the implicit prime ideal of P; (2) To find a canonical representation for the image of P; (3)To decide whether the parameters of P are independent, and if not, to re-parameterize P so that the new parametric equations hav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4) To compute the inversion maps of P, and as a consequence, to decide whether P is proper.  相似文献   
8.
雷电波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双指数雷电流模型和 IEC1 3 1 2—— 1推荐的雷电流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计算了这两种雷电流模型的雷电流参数。在此基础上 ,用 FFT方法分析了雷电流的频谱分布  相似文献   
9.
梯度网络平稳点集合的Hopfield稳定性与吸引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梯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电路实现 ,证明了网络平稳点集合的全局 Hopfield稳定性。对各个平稳点吸引域的几何估计得到了相关结果 ,这为网络初始输入的数量与方向判定提供了基本的量度参数准则。  相似文献   
10.
非水溶剂中稀土大环四胺配合物的电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电导法研究了30℃时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认中稀土硝酸盐与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二烯(4,11)的配位作用,测定了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L及摩尔电导率AML。同一配合物在极性较小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稳定性较高,摩尔电导率AML较小,两种溶剂中,随着稀土离子RE^3 半径的减小,配合物的稳定性均在增大,摩尔电导率AML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