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普通光纤光孤子传输的行为基础上,提出纳米光纤概念,讨论利用纳米光纤的强三阶光学非线性建立的全新光孤子光通信系统 分析纳米光纤量子点的制备和纳米光纤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电纺丝制备高聚物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制的电纺丝装置获得高聚物纳米纤维,发现不同高聚物纳米纤维具有不同的直径范围。对影响所得纳米纤维直径的静电压、高聚物溶液浓度等过程参数作分析,认为静电压与高聚物溶液浓度是影响试验进行的关键因素,并制约着其他工艺参数的调整。同时,结合静电喷雾及高速纺丝的理论对纺丝电子流体动力学过程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PVP为纺丝助剂、纳米MgO颗粒为模板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酚醛树脂基纳米炭纤维,经过炭化、KOH活化、酸洗后得到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利用SEM、XRD、XPS、拉曼光谱仪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所制多孔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模拟电容器的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OH活化引入了数量可观的微孔,所得纳米炭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微孔-中孔-大孔"分级孔分布的特点,其比表面积达到1058.4m~2/g,总孔容为1.64cm~3/g。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分级多孔纳米炭纤维在6mol/L KOH电解液中显示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在0.2A/g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达到198F/g,在20A/g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5.
Electrospinning is a straight forward method to produce polymer fibers from polymer solutions,with fiber diameters in the range of 500 nm.In this paper the polymer nanofiber was successful made by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M,we go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PMMA,PAN and PVP nanofiber were successfully got from 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6.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3种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对纳米碳纤维的微结构和织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反应起始电位、峰电位和峰电流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并与石墨电极的氧还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微结构对纳米碳纤维的氧还原反应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具有不同的比表面和孔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性能有关;同时纳米碳纤维也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原料, 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电纺产物.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产物形态表征. 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对纺丝产物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相同溶剂及实验条件下, 溶液浓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一个定值才能获得单一的微纳米球.  相似文献   
8.
Antimicrobial poly( vinyl alcohol)( PVA) nanofibrous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3-( 2,3-dihydroxypropyl)-5,5-dimethylimidazolidine-2,4-dione( N-halamine diol) to the PVA solution using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upon curing and exposure to diluted sodium hypochlori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demonstrates that PVA nanofibers formed with diameters of( 255 ±94) nm. Cross-linked PVA nanofibers with N-halamine diol precursor and 1,2,3,4-butanetetracarboxylic( BTCA) showed good water resistance. The chlorinated PVA nanofibrous mats completely inactivat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Gram-positive)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Gram-negative) with 7 log reductions( the reduction of th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in logarithm) within 5min and 1 min of contact time,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腈螯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羟胺试剂与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化学反应将部分氰基转化为偕胺肟基团,制备一种改性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研究了该纤维对金属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烯醇、硝酸铝、水为原料配制出了硝酸铝/聚乙烯醇溶胶-凝胶纺丝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制了Al(NO3)3/PVA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经高温锻烧后得到了平均直径约为50~250nm无机纳米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