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定量地刻画生态工业系统特征过程,建立一组基于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方程,分析了带有边界的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工业)资源相互获得、交换、或转换的过程.同时货币化其生态经济收益,把追求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经济收益最大作为建立生态工业系统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生态工业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设计、管理生态工业的流程网络.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系统--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文红  陈森发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3):432-435,440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态工业系统建设已开始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并揭示了生态工业系统的本质,指出生态工业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一切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开放性、复杂性、进化与涌现性、层次性和巨量性等。然后从开放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思想,把智能控制技术、响应曲面方法和实验设计综合在非线性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生态工业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模式。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山西大型燃煤发电企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存在的优势、劣势,并提出了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大型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等理论的指导下,生态产业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为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和经营战略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产业成功发展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藏产业发展实际,对西藏生态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工业经济在兰州城市经济中的地位,讨论了生态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后,认为兰州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是要发展兰州的城市经济,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兰州的工业经济.根据来自工业的污染物是兰州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兰州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又决定其对污染物的吸收、扩散和净化能力非常有限的矛盾,提出了通过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来促进生态兰州建设的思路,并对兰州建立生态工业体系的原则、目标、途径和当前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园区企业间废弃物供需关系,运用Stackelberg博弈建立了废弃物资源化的价格模型,探讨了企业在不共生、部分共生和完全共生三种情形下的均衡状态.通过模型结果对比和参数影响分析,研究了共生关系建立的市场条件、废弃物和再生产品的价格决策,并引入案例验证模型结果,应用到园区废弃物价值流转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园区企业间废弃物资源化边际成本低于外购原材料成本时,会建立生态产业共生关系;共生系数与废弃物定价成反比关系,但共生程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共生收益;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对共生关系的形成及废弃物资源化的价格产生影响,通过企业间利益的协调可以实现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化,促进废弃物的价值流转.  相似文献   
7.
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在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如何设计生态产业链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Eco -industry is a new pattern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eco -industry. The research work of Center for Industrial Ec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is well introduced. Several academic issues that need further research are suggested from a system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9.
火龙果起源于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火龙果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CAM)进行光合作用,耐旱性极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十分严重,生态条件恶劣,结合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在石漠化山区引种火龙果并针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相关研究,在诸多关键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集成应用,促进了火龙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火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以色列访学过程中参与火龙果相关研究的体会,探讨了开展火龙果国际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