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王家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296-296,F0003
结合准格尔旗苏计沟水源地凿井工程的实践,阐述了潜孔锤凿井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钻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井身结构设计必封点综合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库车地区深井超深井井下复杂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层岩性和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根据已有资料,用随机理论方法确定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出井下复杂情况发生的位置及可能性,提出新的井身结构必封点确定方法。应用实例表明,用随机理论方法确定井下复杂情况是可行和有效的,井身结构设计中必封点的确定原则并不惟一,设计者应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取舍。  相似文献   
3.
布置在煤粉炉炉膛器角或其附近的直流煤粉燃烧器,气流射向炉膛中的假想切圆,在炉膛中合起来形成火焰圈,向上汇集成略有旋转的上升火焰。例如典型的水平浓淡燃烧器、开缝钝体燃烧器、稳燃腔燃烧器、带大速差射流的双一次风道燃烧器、富集型燃烧器、多功能船形燃烧器、双稳可调浓淡燃烧器已在我国火力发电厂中广泛应用,而且各电厂在实践中进行了技术改进,使这些典型的直流式燃烧器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质环境、生产阶段、矿物成分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井筒上易产生垢物堵塞,影响正常生产;而解堵和工艺措施的有效性由能否精准取样井下垢物直接决定.针对高含硫气井井下垢物样本取样需要,设计研制了 一套智能井下取垢系统,介绍了智能井下取垢器的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论述了电路板减震结构、取垢弹爪、容垢篮装置以...  相似文献   
5.
U型辐射管的表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型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的因素,通过实验说明,对于单端吸入空气的扩散型燃烧辐射管,使用芯块可以明显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较好地控制空气消耗系数,强化气体与辐射管管壁之间的对流传热,从而改善辐射的表面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6.
认为井眼轨迹井下闭环控制的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集钻井、机械、电子、微电子、传感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工程项目 ;井下闭环控制必需双向通讯通道 ,从井下到地面的上行通道已有现成的商品 ( MWD) ,而从地面向井下通讯的下行通道却无成熟的商品 .研究探讨下行通道的实现一种方法 :在地面按一定的规律对钻柱施加激励 ,井下检测激励造成的响应 ,通过一定的编、解码处理 ,即构成下行信号 .室内与油田试验证明 ,这种方法在正常的井况条件下可以实现信息传递 .  相似文献   
7.
基于2DPSK的井下短程通讯系统的仿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井下短程通讯为研究背景,根据二进制差分编码移相键控(2DPSK)工作原理,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2DPSK通讯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子模块的仿真设计.通过仿真,研究了影响井下短程通讯误码率的因素,以寻求井下最优工作频率时码元速率及滤波器截止频率的最佳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井下短程通讯的基本要求,在传输信道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2DPSK通讯系统的仿真设计与分析,为下一步全数字井下短程通讯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新颖的井下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将它应用在井下状态监测装置中,能在油水井正常生产状态下长期连续监测井下生产状态及井下工具工作状态,并能随时获取测试数据,解决井下生产动态监测的长期性、实时性与陆上油田低成本应用之间的矛盾。其获得的长期监测数据与短期的传统不稳定试井所获取的数据相比,可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及井下工具状态变化情况,为油田开发措施制定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三维油藏流动电位数值模拟及油水前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动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三维油水两相流动条件下电场和渗流场的耦合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四分之一"五点法"井网为对象,模拟计算一注一采生产过程中井底的电位变化。结果表明:油水前缘的位置会出现电位的峰值,该峰值随注入水向生产井一侧移动,生产井底的电位会连续上升,当油水前缘距离生产井75 m时开始剧烈变化,因此对该效应的监测及分析能够实现油水前缘的远距离预测;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的快速前进会引起电位异常,使高渗透层比低渗透层要高出5~15 mV,通过对该信号的强弱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够识别地层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该方法具有成为新型动态监测手段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双P型辐射管NOx 排放,运用扩散式分段燃烧的低NOx 均匀化燃烧技术,设计一种辐射管三级燃烧器,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经过验证模型可靠.对燃烧器结构及运行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素研究.研究表明:空气预热温度、空气分级配比和空气过剩系数对出口NOx 排放浓度有显著的影响,相互无交互作用;一次风量由10%增大到20%时NOx 生成量由65.2×10-6增加到108.2×10-6,一次风量增加到30%以上时出口NOx 体积分数增加速率趋缓;空气预热温度每增加100益,最高燃烧温度增加约50益,排放气体中NOx 体积分数由50.9×10-6以22%、23.2%、25.3%、27.2%、27.3%和29.5%的速率增加;随空气过剩系数增加,出口NOx 体积分数由82×10-6呈22.1%、1.9%、2.1%、24%和2.5%的波动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