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减阻流体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Cetyltrimethyl Ammonium,Chloride,CTAC)减阻流体在二维流道中减阻性能的测量,分析了温度,浓度,配比变化对流体减阻性能的影响,同时使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流体的速度场,利用信号处理中的相关方法分析了运动结构,结果表明,减阻流体在主流速度方向上存在较低频率的周期运动,而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则是随机的,减阻流体的各向异性强于非减阻流体。  相似文献   
2.
添加筛网对减阻流体湍流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位多普勒测速仪(PDA)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添加筛网后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减阻流体湍流流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减阻流体的速度脉动分布以及在筛网后不同位置的减阻流体湍流速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添加筛网后,减阻流体的速度脉动明显增强,随着离网格距离的增大,速度脉动逐渐减弱最后趋于稳定;在靠近筛网处,平均速度分布趋向于和水的速度平均分布相一致,而在远离筛网处,其平均速度分布趋向于减阻流体不加筛网时的平均速度分布;随着筛网层数的增多,靠近网格处减阻流体湍流核心区明显增大,同时在近壁面处出现强烈的漩涡波动,瞬间速度空间分布趋近于水的速度空间分布,在远离筛网处,CTAC减阻流体过渡层明显增厚,在湍流核心区和过渡层之间出现小漩涡,表明被金属筛网破坏的胶束重新缔合成棒状胶束,恢复了减阻性能.  相似文献   
3.
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在发动机倒拖工况下测量了一台4气门Fox350汽油机缸内的空气运动.试验结果显示,在靠近缸盖底平面附近,单气门独立工作与双气门同时工作有不同的流场形态.缸内的空气运动增加了涡流分量,总体表现为滚流和涡流合成的斜铀涡流.  相似文献   
4.
用相位多普勒分析仪对同轴旋拧气流中液体射流雾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测量不同气体射流速度和不同旋拧数下雾化液滴的直径.通过对索特平均直径的对比,分析旋拧气流对射流雾化的影响,并确定临界旋拧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小流量工况下旋转离心叶轮内部流场PDA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小流量工况下,采用PDA技术对一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叶轮出口带有无叶扩压器.对流道内不同流面的数据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统计.实验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沿周向叶轮内的相对速度从吸力面到压力面先减小后又增大,吸力面处的速度大于压力面;沿流动方向,因流道逐渐变宽,相对速度逐渐减小;靠近轮盖侧,流场结构复杂,在流道中部存在低速区;沿轴向,从盖侧至盘侧,相对速度逐渐增大,分布逐渐均匀;叶轮出口吸力面侧存在气流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大气探空实验的特征出发,说明了使用双经纬仪测量数据反演探空气球空间坐标的过程中,人为操作误差远比仪器测量误差造成的影响严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反演双经纬仪测量数据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反演方法在最大可信误差要求下的适用范围。分析得出各方法均只能适用于部分空间角度范围,因而提出了一种综合各基础方法优点而得到的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的反演结果可在最大的空间角度范围内能满足最大可信误差的要求。最后通过都斛地区2007年8月16日10时的探空数据反演分析,说明了联合反演方法在反演精度和反演误差估算方面相对于经典的基线测风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二维加糙明渠紊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丹麦产二维激光流速仪对二维加糙明渠紊流进行了试验,获得了比较全面的紊动结构及阻力资料,并系统地分析了试验成果。着重探讨了二维粗糙床面的理论基面、当量糙率值的确定以及粗糙对时均结构和脉动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双经纬仪测风——基线测风的概念,探讨了进行双经纬仪测风——基线测风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MD-82飞机客舱环境流场的HWA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热线测速技术以高于湍流最小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MD-82飞机客舱环境中的条缝型送风口射流流场和个性化送风口射流流场.对流场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度分布、湍能谱进行了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揭示了离开出口后流场速度的衰减规律.湍流度表明了湍流流场脉动剧烈程度和湍流扩散发展规律,是各种尺度的脉动分量叠加的结果.对流场的湍能谱分析展现了惯性子区的存在,能量从大尺度的含能区通过惯性子区传递给小尺度结构并最终耗散为热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管内空气强驻波声场中脉动速度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强声场对流场有很强的调制作用,使流场产生了与声波同频率的周期性脉动,且脉动幅度随着声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内声场强度不大时,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声场强度超过160dB后,出现了声湍流现象,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当管内压力波幅处声场强度达到164 dB时,距离反射板130 mm位置处(sin kx=0.67)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值为3.50 m/s,达到了该位置处脉动速度幅值的45%,表明强驻波场声湍流脉动非常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