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在汉画中,祥瑞、升仙画像石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统治阶级极端推崇谶纬迷信思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各种吉凶兆应,依据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祥兽瑞禽,成了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尹湾汉墓简牍>博局占图构造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排列、配置、统计等方法 ,对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 (约公元前 1 5年 )中的“博局占”图进行考释 ,找到了“博局占”图的原始形式 ,发现了 2 1 0 0年前一种数学游戏的新证据。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占法获得一些有趣的结论 ,这有助于对汉代占卜史的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人如何在占卜中应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四重证据重构出上古神话信仰语境,重新理解自甲骨文、金文到《尚书》、《诗经》等文字叙说背后的神圣言说活动及其功能原理。尤其是王者的通神仪礼活动,及其对汉语文学发生所具有的决定性、支配性意蕴。在被当作无意义的文本发语“隹”、“唯”、“若”等惯用法中,解析出王者、巫觋和萨满的仪式性通神通灵符号,把握到早期书写文本及关键词中所潜含着的口传文化传统的深远信息。揭示西周金文叙事以王者“各庙”开端的神话观念与仪式功能意义,推及远古巫觋类知识传统的“格知”方式,在文明发生期的重要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壮族鸡卜,依据鸡胯骨上原生血窍的数量、位置及插签的角度、朝向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源于远古时代的占象。犹如汉族先民在商周时代的甲骨占卜及其卜辞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样,壮族鸡卜及其卜辞则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华夏民族的龟筮占卜信仰演绎为《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而壮族的鸡卜信仰演绎为《鸡卜经》之后,则与《摩经》结合,构成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6.
壮族古老的鸡卜,其运作方法与汉族先民的甲骨占卜截然不同,主要分为选鸡、祈祷、取卦、看卦四个步骤。看卦由事主、长老和布摩共同验视,并由布摩确定卦象、卦名和判断占测的结果及其应验的时间和方位。鸡卜应用的范围主要包括社祭、家祭、战争、招魂、送鬼、求问等事项。以上情况,至今仍在云南壮乡广为流行,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保留最为完好的一份活着的"人文化石",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秘响旁通”之说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其核心观点都是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与相互引发,注重文本意义的派生与演化规律以及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复调复旨性,网络互动性,开放性和文化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种相通对于比较文学认识论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明此书提示的中国怀疑主义的特点.论述中古时期三个阶段怀疑主义的发展并探索其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9.
壮族的鸡卜信仰,起源于其古代先民的日鸟崇拜,鸡卜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是在汉代以前。至汉武帝时,鸡卜曾一度被西汉王朝推崇为“国卜”。唐宋时代,随着壮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道家思想融入了原有的鸡卜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更臻完善,并产生了古壮文书写的《鸡卜经》手抄本。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年间,鸡卜信仰及其演绎的《鸡卜经》仍在广西西南和云南东南部地区广为流传,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对其进行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瑛 《科学之友》2008,(4):104-106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思想根源、精神基础和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