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球藻胞外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分别用紫球藻胞外多糖按每kg体质量300 m g和150 m g灌胃给药,连续21 d后,分别测定空腹12 h血糖和血浆SOD活性,并观察各组小鼠胰脏组织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紫球藻胞外多糖组小鼠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浆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紫球藻胞外多糖组小鼠胰脏中胰岛形态结构正常,无纤维化,无出血坏死和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果表明紫球藻胞外多糖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并呈现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胰岛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设计合理的足部辅具可有效实现糖尿病患者足底高压区域卸载和足底压力分布优化,有助于降低足溃疡发生率和复发率、延缓足溃疡恶化和截肢周期。综述了糖尿病足部的评估方法、足部辅具的设计原则、制作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发现研究主要以糖尿病足部形状与破损情况为依据,通过结构设计、材料组合等实现降低足底压力峰值、保护足部的目的。然而,目前的糖尿病足部辅具仍需进一步结合足部生理参数监测、主动防护等功能,以更实时、准确地监测糖尿病足部健康水平,更智能、有效地维护足部健康。关键词糖尿病足;足部辅具;压力卸载;智能辅具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导致的与其他外伤因素等无关的足部组织破坏,在临床上属于慢性伤口,常合并缺血、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感染,其愈合受损增加了感染的可能,因此在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是关键.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变化阻碍了抗生素在溃疡中的渗透,使其难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由于抗生素多重耐药现象逐渐严峻,也增加了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光动力疗法以其靶向性好、副作用低、对微生物无耐药性等优点给糖尿病足的医治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因此,本文对光动力疗法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治疗机制、近期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大鼠胰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从正常大鼠、糖尿病肾病大鼠、中药糖微康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 、西药开博通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胰组织中提取其基因组DNA,用对DNA甲基化作用敏感 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Ⅱ和MspⅠ(为一组同裂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并进行染色质DNaseⅠ敏感性分析. 实验发现中药糖微康治疗后能向正常方向逆转胰组织DNA中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胰组织中处于转录活性状态的染色质明显增加. 这表明中药糖微康能通过提高基因转录水平和向正常方向恢复甲基化状态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告3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表明,将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稳定在一定水平,同时注意检查和处理并发症,进行眼科手术是比较安全的,能达到预期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对糖尿病足合并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Wagner I~Ⅲ级的糖尿病足患者139例,分为大剂量前列腺素E1组(观察组)79例、传统计量组(对照组)6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腺素E1(40μg/d),连续治疗7 d,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前列腺素E1(10μg/d),连续治疗14 d,随访3个月.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取糖尿病足创面中心肉芽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并采用ELISA法测定其中的N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EGF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伤口愈合情况、截肢率、踝肱指数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创面组织HE染色可见新肉芽组织形成,对照组也可见新肉芽组织形成,但新生血管较少.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NGF和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WagnerⅡ~Ⅲ级患者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agnerⅡ级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截肢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WagnerⅡ级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可明显提升WagnerⅡ~Ⅲ级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率,缩短WagnerⅡ级患者愈合时间,缓解下肢疼痛;其可能机制与提升NGF,EGF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smutase,SOD)进行检测,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M3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抽血做血清NO、SOD检测。结果显示:DM1、DM2组血清NO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为P=0.000),DM3组较对照组降低(P=0.024),DM1、DM2组较DM3组血清NO水平增高(均为P=0.000);DN各组血清总SOD均较对照组降低,但以DM2、DM3组降低显著(均为P=0.000);NO与SOD正相关(r=0.607,P=0.000)。表明,1)NO在DN早期增高,晚期降低。在DN早期减少NO合成,晚期增加NO合成,对减缓DN进展有重要意义。2)血清总SOD在DN是降低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在DN防治中占重要地位。3)DN患者血清NO与总SOD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SLIC超像素和DBSCAN聚类的眼底图像硬性渗出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自动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结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提出一种对眼底图像硬性渗出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过分割;然后,采用DBSCAN对上述分割得到的超像素进行聚类,形成簇;最后,分割出目标图像,并选用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数据库(DIARETDB0和DIARETDB1)的眼底图像验证上述组合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硬性渗出,具有可直接对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特征提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探索参藤三黄汤对糖尿病肾病中MMP2,9、TIMP1,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50只实验大鼠随即分为空白组10只,余下造模成功后等分为模型组,参藤三黄汤高、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并给予相应药物。12周后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胰岛素等指标及肾内皮细胞外基质MMP2,9、TIMP1,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参藤三黄汤治疗组血糖水平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参藤三黄汤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2参藤三黄汤干预后,治疗组大鼠的糖耐量异常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形态趋于正常且MMP2,9表达明显提高,而TIMP1,2表达明显降低。说明参藤三黄汤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增强糖耐量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MMP2,9、降低TIMP1,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对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巴马小型猪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为正常饲料组,实验组为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组。对16头巴马小型猪分别在全身麻醉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麻醉前后的血糖值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小型猪在麻醉前后空腹血糖值差异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麻醉后空腹血糖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结论 全身麻醉后巴马小型猪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高糖高脂诱导的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空腹血糖升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