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共组合25条辉绿岩墙,其中20条分布在煤层可采范围内。辉绿岩体以多种形式侵入到煤、岩层中,由于辉绿岩的侵入,引起局部煤层的热变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阶增高,煤层气含量增加。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使煤的煤层气最大吸附量增加,但煤变成天然焦后,储层煤层气含量降至很低甚至不含煤层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喷防渗工艺的原理、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及防渗加固工程中的高喷工艺及技术参数,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做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模袋产品及其发展历史,详细阐述模袋砼护坡的施工工艺及要求,包括边坡处理、模袋铺设、混凝土的生产、充灌及现场清理、养护。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以往防护堤坝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滹沱河河道治理堤防所采用的6种断面形式及护岸控导工程布置原则,并对滹沱河上游治理堤防及护岸工程措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厘定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活动峰期,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对平潭辉绿岩墙、二长花岗岩围岩及南日岛动力变质花岗闪长岩开展了测年工作,结果表明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大型走滑活动是同期的,辉绿岩墙结晶年龄代表断裂带走滑剪切形成深切地壳张性破裂时间,辉绿岩中捕获的继承岩浆锆石年龄较老,最新结晶锆石年龄为131 Ma,围岩的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 4±0. 8) Ma,动力变质花岗岩锆石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0. 3±1. 0) Ma。首次发现的假玄武玻璃是对早白垩世断裂带强烈活动形成的古地震事件的记录,该带的基底可能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其初始形成时代主要为侏罗纪-早白垩纪。  相似文献   
6.
模袋砂围堤存在模袋与模袋之间及砂与模袋之间的摩擦,并具有模袋横纵向拉力相异的特点,为此,在三维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模袋砂围堤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袋砂围堤整体安全系数随着土工织物——模袋抗拉强度及袋内填充土体强度参数的增大显著增加;随着模袋充填厚度增大,围堰整体安全系数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堤防整治是平原区河道治理的常见工程形式,具有土方量大及扰动土地面积大的特点,易造成水土流失。分析了堤防工程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并结合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和弃渣场区等不同项目区的划分,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过程神经网络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2):2675-2679
针对过程神经元网络由于模型参数较多,正交基展开后的BP算法不易收敛的问题,结合量子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并用于过程神经元网络的训练。算法中粒子采用双链结构,用量子位的概率幅对粒子位置编码,通过量子旋转门和量子非门完成粒子的更新与变异,可发挥量子粒子群的群体搜索能力和全局收敛性,有效克服BP算法计算复杂、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陷。以两组二维三角函数的模式分类问题为例,验证算法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寻优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岩墙群圆柱状节理的发现和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内发育一种罕见的原生圆柱状节理,由同轴圆柱状节理和放射状节理组成,垂直于岩墙走向,沿岩墙走向排列,是一种指示岩浆水平侵位的流动构造。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出露的是岩墙的顶部,反映基性岩墙群侵位时岩浆具有黏滞性剪切作用的流变学特征。柱状节理长轴的倾伏向垂直岩墙的两壁,可以反映岩墙的产状。岩墙圆柱状节理的倾伏角反映了岩墙所在地块的掀斜程度。岩墙发育圆柱状节理表明岩墙侵位时地块已经处于上地壳脆性构造环境,中元古代鲁西地区是一个脆性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 3 期: 二叠纪末、侏罗纪末( 或延续到早白垩世末) 和新近纪以来。根据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得出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北西西-北西向、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准噶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进一步对整个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盆地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