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集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期间各阶段的水样和虾苗,用平板计数法对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计数,采样时间从淡化开始到淡化结束.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虾苗经逐步淡化,随着盐度从14.36降至1.000,水体异养细菌从3.21×107CFU/ml降至(5.05~6.27)×105CFU/mL,弧菌数从1.57×106CFU/mL降至(2.63~16.8)×104CFU/mL;虾体中的异养细菌从3.24×104CFU/mL降至(1.19~1.66)×103CFU/mL,弧菌数从2.30×104CFU/mL降至(4.30~6.90)×102CFU/mL.通过苗种淡化,水体和虾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都明显下降,虾体内的弧菌数量占总菌数比例由淡化开始时的71.6%下降到39.6%.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可减少弧菌的数量,减少弧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横管降膜蒸发多效回热型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实际天气条件下的动态测试.对影响产水率的主要因素作了探索与分析,给出了合理的取值范围.实验结果证明,由于采用了多效回热以及其他强化系统产水性能的措施,使系统的产水效率比传统的盘式太阳能蒸馏器提高了近2.5倍.  相似文献   
3.
对水平光滑和滚压强化两种传热管管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窄小空间内沸腾强化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确认了窄小空间能够有效强化沸腾换热特性,存在着一个换热强化效果最好的最佳管距.当管距很小时,光滑管几乎具有和强化管相同的换热特性.实验范围内盐水浓度对换热特性几乎无影响.实验证明,对紧凑满液型蒸发换热器,利用传热管管束狭窄空间内早期沸腾强化换热机理,可以将中小热流密度条件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转化为旺盛核沸腾换热,其换热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降膜式蒸发换热器.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我国北方苦咸水分布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开展咸水多级冰冻淡化试验,揭示咸水结冰过程水质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冷冻结冰法能有效淡化咸水,Ⅰ级冰融水的脱盐率可达60%以上;咸水多级冷冻结冰过程,不同离子结冰迁移速率不同,致各级冰融水离子组成发生变化。多级冰冻淡化方法可以在祖厉河流域推广和应用,其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具有经济环保,简单易行,既可小规模分户实施也可大规模处理等优势,是解决当地春旱期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无机盐在超(近)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极低,这为超临界水脱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溶液浓度与电导率的函数关系,在自制小型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超(近)临界状态下NaCl溶液的盐析行为,同时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于脱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低压的反应条件有利于无机盐的脱除,当压力为23.1 MPa、温度为673 K时,得到的NaCl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4×10-5;在水的临界点附近NaCl的溶解度变化极为剧烈,在23.1 MPa的压力下,从643 K升温到663 K,NaCl水溶液的浓度降低了30倍。  相似文献   
6.
海水淡化对我国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依据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从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几种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探讨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上的实力。论证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其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沿海滩涂水库排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1:100比例尺制作的滩涂水库部分河段正态模型中,模拟抽吸水库底部含盐浓度较高的咸水,从而稀释水库内总含盐量,降低在某些气候条件下水库中下层盐水泛咸全库的浓度值。用观察流体迹线的方法描绘水泵进口附近的流态。文中还介绍了在静止容器内含盐量按高度梯度变化的盐液中底部抽吸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联合深部咸水开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CO2地质封存联合深部咸水开采技术(简称CO2驱水技术,CO2-EWR)作为一种新型的CCUS技术,可在实现CO2深度减排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对于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中国来说,是一种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双赢选择。根据中国含水层系统类型,中国陆地可大致划分为3个CO2-EWR利用分区,考虑到该技术的研发程度及成本预测,西部地区的煤电煤化工企业具有早期机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煤化工企业(一区)展开分析与评价。概述了CO2-EWR技术的概念、意义及研究现状,探讨了其技术链条中各要素技术,展望了CO2-EWR技术的前景及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