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Braun-Blanquet,Fujiwara的植物社会学方法,对分布于中亚热带北部的八大公山及中亚热带南部的南山的亮叶水青冈林进行了植被生态学的比较研究,两个群落被区分.并比较了两群落的种组成、结构及生长更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的多种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计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205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49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24科502属1079种。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人工侧柏林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徐州周围山地人工侧柏林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勘察的基础上,建立了10块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地.通过对群落的生境条件、种类组成和结构等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徐州市现有侧柏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徐州周围山地现有人工侧柏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生长更新缓慢.建议引种朴树、臭椿、黄连木、三角槭、梧桐、女贞等树种,以改造林相,促进地带性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城市自然环境本底的改变对城市森林的生长发育有深刻的影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光照时间都小于自然环境下的最大可照时间,确定城市环境中不同立地树木可获得太阳辐射强度和光照时间,对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太阳辐射能利用效率,发挥城市森林的功能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森林两类不同立地环境下太阳辐射能利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兴隆山保护区林缘蒸发量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峡口观测点21 a蒸发量得出:兴隆山保护区林缘的年平均蒸发量是1 210.3 mm,范围在1 370.3~1 044.8 mm之间,相差325.5 mm;月平均蒸发量是100.9 mm,范围在67.6~141.7 mm之间,相差74.1 mm,变化很大.观测结果表明: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随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土壤潮湿...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童常绿木本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及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59种常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差异,揭示该地区常绿阔叶林常见常绿植物的抗寒性,旨在为营建具有较强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人工林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各植物叶片对0℃低温普遍具有较好的抗性,未产生显著伤害;在-5℃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木质部孔性特征的分化,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针叶与阔叶树种枝条及其组分间导水率对比特征,了解树木枝-叶水力传导机制。【方法】以东北温带森林中常见的3种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4种阔叶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五角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流速仪(HPFM)的准稳态法,测定枝条的整枝(Kwb)、茎段(Kb)、叶片(Klb)和叶柄导水率(Kp),并分别计算基于叶面积和叶质量的整枝(Kwb-areaKwb-mass)、茎段(Kb-areaKb-mass)、叶片导水率(Klb-areaKlb-mass)。比较同一树种枝条水力阻力分配以及不同树种同一组分间导水率差异,并探索标准化后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与叶性状[包括比叶质量(LM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关系。【结果】①红松的Klb约是KbKwb的4倍,针叶阻力(Rlb)仅占枝条总水力阻力(Rwb)的20%;其余树种KlbKwb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Kb,RlbRwb的61%~80%,茎段阻力(Rb)占Rwb的20%左右,叶柄阻力(Rp)占Rwb不足10%。② 不同材性树种Klb-area表现为无孔材最高、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相似,阔叶Klb-area显著低于针叶。不同材性或叶习性树种间Kwb-areaKb-area均无显著差异。③ Klb-areaKwb-areaKb-area与比叶质量(LMA)、干物质含量(LDMC)均正相关,其中Klb-area与两者相关极显著(P<0.01);Klb-massKwb-massKb-mass与LMA、LDMC均为负相关,Klb-mass与两者相关不显著。【结论】除了红松,其余6个树种均可采用枝条或带叶柄的叶片代替叶片导水率数据。针叶导水率高于阔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针叶树种木质部输水效率低的限制。对针叶树种采用枝条代替Klb-area分析与叶性状的关系需慎重,基于单位叶质量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指标,能够如实反映针阔叶树种叶导水率与叶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