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麦夸算法构造高原鼠兔体重生长的Logistic和Compertz曲线模型,其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比Gompertz曲线更优化,Logistic模型比逻辑斯谛-指要饱和模型的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双筒解剖镜下对15只高原鼠兔的脊神经进行了追踪,对每对脊神经的起源、行程及分布作了详细描述,并同家兔和大鼠者进行了比较.发现高原鼠兔的脊神经,除因其椎骨与家兔者不同而引起一些差异外,基本形态与家免几乎一致,有些特征与大鼠也相同.高原鼠兔臂丛和腰荐丛的周围分布,在不同个体间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个基本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原鼠兔作为实验性心电图观察的应用前景,描记了30例成年高原鼠兔心电图.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其心率较快,359.6±28.3次/min;P波通常出现在T波的降支上;其Q-T间期,K值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大;心电轴为59.5±43.6度;有S-T段的个体出现率为73%.高原鼠兔较大鼠、小鼠和长爪沙鼠的心电图更接近于人,提示它更适于做临床心电图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氧对动物的骨骼肌LDH活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平原引入高原的子代性成年Wistar大鼠,成体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urzoniae),和成体根田鼠(M.oeconomus)在不同模拟低氧和时间下骨骼肌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无论在海拔5000米或8000米以及模拟低氧1天至25天时,三种动物骨骼肌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脑的大体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同系统发育地位相隔较近的家兔和鼠类的脑进行了比较.高原鼠兔脑的基本特征是:前脑和小脑较发达,小脑尤为显著;四叠体较短;延髓前部和后部近直角弯曲;菱形窝完全被蚓部覆盖;和嗅觉有联系的结构,如嗅球,嗅叶,海马、纹状体和脑下垂体等发育好,大脑平滑无沟,属平脑型.高原鼠兔脑的形态结构,同家兔者极似,反映出高原鼠兔处于哺乳类中较低级的水平,同时揭示了脑的形态大小与动物的进化水平、生态环境和习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的前消化管部分进行了常规的大体解剖学观察。详细地记述了其前肠各 部的形态、构造特征,并与同目常用作实验动物的家兔作了一些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腭褶的数目与排列形状、软腭的相对长度、舌的形态、舌乳头以及食道、胃等部分的形态构造均与家兔有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延安近郊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与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laurica)是陕北黄土高原延安附近的优势种,运用洞口系数法,对延安近郊3种样地的达乌尔鼠兔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与危害的面积率、生物量损失率呈正相关性,沟坡比山地危害严重,草地较林地、农田严重,农田与林地接近。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鼠兔的温热性唾液分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兔生活在高山和寒冷地带,是400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古老兔种。本研究的目的是与大鼠对照,观察在高温环境下鼠兔的温热性唾液分泌能力。在26℃室温下,鼠兔(N=9)的直肠温是39.58℃,比大鼠(N=8)的直肠温明显地高。蒸散量两种动物几乎相同。在40℃环境下,鼠兔平均加温12.22min,大鼠平均加温26min,直肠温都上升3.2℃左右。大鼠的蒸散量为26℃时的6.5倍,可观察到明显的呈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石渠县西区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区采用卫星照片(1∶100000)结合样线法,在草地(雅砻江及其支流两边)每隔150m设置一个样方,其他环境则每隔100m设置一个样方,样方面积为5×5m2,记录样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生境位置、样方内植被的盖度、阔叶植物盖度、阔叶植物高度、灌丛盖度、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以及鼠兔洞数量.共设置样方312个,样方内的高原鼠兔洞数量最多为80个,最少为0,平均为13.7±15个.统计结果显示:影响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生境位置、土壤质地、离水源的距离、灌丛植物盖度和阔叶植物高度.分析表明,高原鼠兔选择的最优生境为下坡位、土质松软、离水源的距离小于50m、阔叶植物高度小于等于5cm,没有灌丛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