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概述了碳碳双键在气相中无催化环氧化反应研究方法、反应机理.测定了393K时,2-丁烯醛与过氧化乙酰基在气相中环氧化反应的速度.研究表明,影响环氧化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双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基给电子能力越强环氧化反应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钯催化剂对巴豆醛氢化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 ,探讨了反应压力、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等对巴豆醛氢化的影响 .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Pd∶巴豆醛物质的量的比为 1∶5 0 ,甲醇为溶剂 ,氢压 4.0MPa ,温度 80℃ .巴豆醛的转化率为 10 0 % ,正丁醇的选择性为 6 0 %以上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用于处理富含丁烯醛废液体系的新工艺,并应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工艺的理论塔板数、回流比、采出率、进料位置等工艺参数进行灵敏度优化与正交试验分析。最终优化后的模拟结果为:脱轻塔的塔板数N1=31,塔釜采出率B1/F1=0.867 5,塔顶油层回流比R1=23.50,进料位置NF,1=10,进料温度TF,1=60 ℃;脱重塔的塔板数N2=40,回流比R2=4.0,塔顶采出率D2/F2=0.942,进料位置NF,2=15。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本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聚乙烯醇缩丁烯醛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聚乙烯醇不难进行缩丁烯醛化.高缩醛度的聚乙烯醇缩丁烯醛较易凝胶化,说明其分子间交联程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作为α,β不饱和醛的丁烯醛与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反应时存在着1,2加成与1,4加成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和产酸抑制率是评价有毒有机物对水解酸化毒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巴豆醛为毒性物质,考察基质浓度、污泥浓度、pH对水解酸化毒性试验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分析产酸情况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机物浓度/微生物浓度(Food/microorganism,F/M)增大至1.47时,TVFA随之增加,F/M继续增大时,因乙酸含量上升导致TVFA略有降低;产酸抑制率随F/M增大而急剧升高,在F/M大于1.47后升高变缓,并于F/M为2.21后基本达到稳定;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TVFA略有降低,产酸抑制率在污泥浓度为2.42~4.84 g/L时较高,随后随污泥浓度升高而急剧降低;TVFA和抑制率在pH为7~9范围内均较高。较高的TVFA和产酸抑制率可更好的表征水解酸化毒性,因此水解酸化毒性试验适宜的F/M为1.47~2.21,污泥浓度为2.42~4.84 g/L,pH为7~9。  相似文献   
6.
利用梅仲酸与巴豆醛及3-羟基丁醛在乙二胺二乙酸盐存在进行反应,合成了2-丁烯亚基梅仲酸,并对它的进一步成环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就有机化学实验中旋光度的测定、苯甲醛银镜的生成、乙醛羟醛缩合反应产物等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