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气相k-ε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燃烧器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定性符合,同时,探讨了颗粒直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了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基础上 ,分析了膜微滤的优缺点 ,并对提高膜通量、降低膜污染的外旋流强化管式膜微滤过程 ,给出了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横流塔由于气水对数平均焓差较小。故在同参数下冷却数较逆流塔大,通常设计中电耗约高46%左右。本文从分析气流在填料中流态出发,探讨填料的相对凸起、风速与传质强度、能耗及投资间关系。由于在一定冷却数下,填料体积与传质强度成反比,前者与塔投资有关,后者当填料间距远小于其长度及高度时,可近似认为仅与填料形状及风速有关,即与能耗有关,故按投资回收期来选择填料形式并决定经济风速才是合理有效的节能方法。样塔提供较原塔节能65.7%的实例。本文亦可供膜式逆流塔参考。  相似文献   
4.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urbulent round jets in steady crossflow has been analyzed by using 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PLIF)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momentum ratio, the variation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with the elevation of jet and the dilu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multiple jets and the signal jet has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重孔隙介质双层油藏的复杂渗流机理,经过认真、严格、详细的推导,首次合理地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正确求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和计算机编程,绘制了井底流压的典型曲线,最后从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上分析了地层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此类复杂油藏的渗流机理,可用于试井分析、油藏产能研究等,为合理开发此类油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台架实验和现场经验表明:井底流场的特性与钻井效率、钻井安全、钻头寿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喷嘴几何形状、喷嘴布置方式是决定井底漫流场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为了发展有预见性的定量化井底流场研究技术,应用势流理论对井底漫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台架实验对比表明,井底漫流场数值,模拟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不同喷嘴组合、不同侧倾角、不同后倾角条件下几股射流的相互作用情况,可为评价井底流场的优劣、钻井效率的高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交射流冷态空气动力学试验证明,在它的尾迹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回流区.本文进一步试验证明:在回流区的边界上存在高浓度煤粉集聚区;投入副射流后,一次风喷口附近温度从120℃提高到900℃~1000℃,飞灰含碳量降低,煤粉燃烧更加稳定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煤层气砂岩气共采时层间干扰问题,达到准确预测煤层气砂岩气混合气藏产能的目的,基于煤岩双孔单渗模型和砂岩单孔单渗模型,以及煤岩与砂岩层间窜流模型,构建了考虑层间窜流条件下煤层气与砂岩气合采的数值模型,并对影响合采产能和层间窜流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提出了变井底压力梯度排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初始孔隙压力的变化主要引起开发早期层间窜流的变化,而砂岩层原始孔氏压力的变化对层间窜流影响很小。当仅在井筒附近存在层间窜流时,层间窜流阻碍低压层流体的产出。当仅在远离井筒处存在层间窜流时,层间窜流会有助于合采效果。井底流压下降幅度与梯度变化对煤层气/砂岩气合采井的排采曲线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采多层双重介质储层井的压力反映特征的研究表明:开采多层储层的油气井的动态与开采其等效单层油气井的动态不相同,层间或层内非均质性会显著影响到油气井的动态;当层间有越流时,层间非均质性使得压力反映曲线可能是规则的,也可能是不规则的,这两种可能取决于越流强度、窜流系数以及储容比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0.
双渗透聚合物驱油藏不稳定压力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渗透聚合物驱油藏,提出试井解释模型,求出该问题的Laplace空间对于有限井眼情况、具有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情况的分层和井筒压力响应解及分层流量解,讨论了零窜流系数的混合油藏解的有限形式,双渗透油藏的无限作用早期和后期有限形式。这些解可通过Laplace反演变换产生典型曲线,拟合实测井压力资料,分析油藏中非牛顿流体幂律指数及两个层中的渗透率和分层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