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木材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崩茬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制造缺陷,如何有效的控制崩茬问题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崩茬的原因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控制崩茬问题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加固方法,采用菠萝格木材,设计并制作了两榀不同结构形式的典型广府木祠堂箍头榫框架,提出并制作了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的雀替型阻尼器,对雀替型阻尼器加固前后的木框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阻尼器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可以弥补初次加载产生的损伤,在转角不大时给残损的榫卯节点提供较高的初始刚度,并在榫卯节点自身开始闭合时与之协同受力,提高节点刚度、极限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使得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高于未加固试件;未加固试件经过加载,出现了榫卯脱离、榫卯局部压屈现象,加固试件的破坏形式主要为榫卯脱离、榫卯局部压屈和竖向顺纹劈裂裂缝;各节点的滞回曲线呈现明显的“捏缩”现象,榫卯节点强度退化系数均大于0.83,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稳定的承载性能,随节点转角的增大,各节点的环线刚度、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呈现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边跨框架试件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逐渐稳定于0.1~0.2,而中跨框架试件节点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逐渐稳定于0.05~0.1,且经过阻尼器加固,边跨框架与中跨框架试件的总滞回耗能分别提高了67%和19%。  相似文献   
3.
在夹具的设计中,为了精确控制夹具螺栓张力,试验测定了螺栓扭矩与张力的关系,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复杂性及木柱表面摩擦系数的离散性,对夹具不同的4种工况进行了抬升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三_舛组成、每侧3根24mm螺栓的圆筒套夹具,施工方便、安全可靠,能够在不破坏古木柱表面的前提下,达到对木塔不落架整体抬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利用方式经济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的差异,从培育建筑材和纸浆两个不同角度,对11年5 1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作了经济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植密度较大,生物量较高的林分,以培育纸浆材的好,纸浆材林初植密度可定为4500~6000株/hm^2。轮伐期14~16年,对于平均胸径小于14cm或造材后小头去皮直径小于12cm的原木,加工成木片销售,效益好于直接售原木。培育建筑材林,初植密度可为3300~4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低密度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进程、林木生长进程、形质特征、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杉木低密度造林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 500株/hm2传统造林密度为对照,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初植密度为1 111、1 667株/hm2的2种低密度杉木试验林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25 a动态监测分析。【结果】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枝下高和蓄积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减小而递增;19~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8~19年生和22~25年生时分别为枝下高和蓄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但二者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累积枯损率和林木自然分化程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降低而减小,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累积枯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林木平均冠幅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19年生时不同密度的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均自然稀疏率和林冠重叠度随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年均自然稀疏率22年生时达最大值,林冠重叠度8年生时达最大值,此时不同密度的林冠重叠度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111和1 667株/hm2林木的胸高形率、心材占比高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断梢率、高径比和幼/成龄材比率低于造林密度为2 500 株/hm2的指标,其中高径比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19~25年生近成熟龄期,林分大径木比例和大径材出材量均随造林密度降低而增加,该时期1 111和1 667株/hm2低密度林分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逐渐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接近,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667株/hm2的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均超越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纯收入和净现值最大,比2 500株/hm2林分的提高了1.09倍和1.10倍,而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最高,分别为7.35和30.20%。【结论】初植造林密度1 111和1 667株/hm2较适宜在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人工林造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木构体系中馒头榫、透榫、半榫及瓜柱柱脚直榫4种典型榫卯节点,通过试验研究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馒头榫、透榫、半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而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较不饱满;这4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耗能能力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加而减小;在节点耗能能力上,按从优到劣排序分别为半榫、馒头榫、透榫、瓜柱柱脚直榫.研究结果可为抬梁和穿斗木构建筑的计算分析及保护修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殿堂式古建中整体分析中考虑损伤的不足,定义了新的损伤变量,对殿堂式古建整体进行了考虑损伤的ANSYS分析.以一个典型的明代殿堂式结构——北京法兴寺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结构模型,并进行ANSYS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最大位移和弯矩等;分析了木材损伤的种类;选择有效截面的减小率为损伤变量,采用随机法和一致缺陷模态法对截面损伤模型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最后对这两种模型持续加载,得到了其破坏时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8.
研究福建土楼外部夯土墙和内部木构架对土楼整体抗震性能的贡献,探讨方形和圆形土楼抗震性能的差异.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与福建土楼地质条件相近的两组天然地震波(EL Centro波和Taft波)和一组人工地震波,以圆形土楼承启楼和方形土楼世泽楼为例进行分析.分别对外部夯土墙和夯土-木构架混合结构进行计算,得到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层间相对位移、层间位移角、木结构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地震力主要是由夯土墙的惯性力引起的,夯土墙占水平地震总剪力的97.4%;圆形土楼的应力和应变比方形土楼更均匀,空间整体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提出叠拱结构模型,并探讨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文中要用理论分析与实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叠拱在威信中外各类结构中的特殊意义,同时分析其在现代大跨度寻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208 with nopaline plasmid pTiT37 was used to obtain stem tumors on plantlets ofFagraea fragrans grown in vitro. Bacterial elimination and tissue proliferation wer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by growing tumors on cefatoxime medium. After some tissue growth the shoots regenerated. An examination of these showed the presence of nopaline, indicat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 by T-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