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巷道顶板稳定的关键块体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巷道开挖后,围岩体中成因各异、种类不同的弱面将巷道围岩体分割成不同几何形状、不同尺寸的块体,且部分块体暴露在巷道的临空面上,由于相互摩擦及挤压形成不稳定平衡。其中某关键块体的受力、结构形状以及裂隙弱面的强度性质决定该巷道顶板的变形及稳定性。针对该关键块体可能的组合运动趋势(滑动、倾倒),用矢量分析理论给予受力分析,给出了巷道稳定平衡的条件,为完善巷道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岩体的贯通性构造裂隙分布特征,进行了贯通性裂隙分布对地下巷道失稳规律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潞安矿区的巷道实测资料做了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液体粘度变化对静压支承中油膜缝隙的流量q、压力分布p及支承力F_n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压或超高压工况,粘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为了减小其影响,应选用热效压力p_τ较大,粘温性能较好的工作液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第二特征值与第一特征值的比值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基于特征结构的相干估计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第二特征值与第一特征值的比值算法,比基于特征结构的相干估计算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好的抑制噪声作用.  相似文献   
5.
铁法矿区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铁法矿区现有的6 对高突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系数低,瓦斯抽放难度大的问题,传统的瓦斯抽放方法难以满足长壁开采生产的要求.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煤层的透气性.采用地面钻孔法抽取采空区瓦斯, 有效利用开采引起的缷压增加透气性.针对铁法矿区的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特点,阐述了地面垂直钻孔法抽取采空区瓦斯的适用条件,钻孔参数的合理优化,地面钻孔抽放效果等.通过地面钻孔抽放瓦斯,不仅解决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困难,高瓦斯涌出量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威胁等难题,而且有效地利用了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6.
煤岩渗透率与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预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从断裂力学角度,在细观上分析阐述了原始环境条件下饱和瓦斯煤岩体受采掘活动影响,在围岩应力增高情况下,其内部裂隙发生发展过程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说明了煤岩体渗透率的变化对煤岩体和瓦斯突出的影响,对研究和防止矿井煤与瓦斯构成的固流耦合系统的失稳破坏,造成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受完全切割性裂隙影响的地下岩体巷道顶板失稳问题具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由贯通性构造裂隙切割形成的块体结构形状以及裂隙弱面的强度性质决定着顶板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支护强度确定.应用关键块体的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了顶板岩体常见的"楔形块体"和"六面体块体"失稳准则和滑动力大小,由此探讨了该条件下合理支护强度参数的设计确定,用2个现场实例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实用性.图5,参6.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型真三轴压裂模拟试验系统,通过模拟地层条件,监测压裂过程及其压力情况,观察裂缝的起裂及其延伸形态,进行射孔方式对压裂压力及裂缝形态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确定的情况下,破裂压力随着射孔角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射孔排数的增加而降低。为有效降低地层破裂压力、提高压裂成功率及效果,射孔方位应选择0°方向,射孔密度在套管强度容许的前提下越大越好;单排射孔形成的裂缝形态较为简单,多排射孔形成的裂缝形态较为复杂,裂缝条数增加且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9.
根据两种采煤方法在大同矿区忻州窑煤矿两个盘区产生冲击地压程度不同的事实,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和对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的理论分析,以及裂隙分布的分形统计,归纳出放顶煤开采使支承压力峰值降低、分布范围扩大、顶煤裂隙发育的规律,阐明放顶煤开采使冲击地压强度减弱的机理,得出放顶煤开采可有效减少冲击地压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开采引起导水裂隙带的形成机理,结合条带开采导致矿山压力较小,对上覆岩层的破坏较轻等优点,提出了宽条带跳采的采煤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宽条带跳采和全部冒落法开采引起的降水漏斗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不同,采用宽条带跳采引起的降水漏斗的影响半径较小,对地下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破坏较轻,为减小采动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恶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