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4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系统中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从中国古代数学在十三世纪下半叶价值观念发生变动的角度,对宋元数学的兴衰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洋务运动博物馆”东立面形象的反思 ,讨论了建筑形态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 ;就此引申 ,探讨传统问题 ,指出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传统并非只是反映过去的法律文化精神,其中蕴含着许多可被现代法制吸收和借鉴的合理成分。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对待法律传统,如何协调好法制转型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进而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变革。本文试从法律传统的概念入手,对法制现代化承继法律传统的依据及承继进程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铭文从铭刻作记号,到记载历史事件,再到抒发个人的感受,金文一步一步走向文学,终于在西周中期形成创作高峰,在青铜器皿上制作长篇铭文,成为贵族们竞相仿效的时尚,铭文创作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具有审美意义。铭文是最早的私家著述,它开启了私人创作的传统。商周金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个人创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民族的开放精神,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引进资金技术论是对传统"师夷长技"思想的超越;大开放论是对传统社会发展的超越;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论是对传统取材异国思想的超越,而基本国策论更是使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拓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文化中专制主义因素的形成,是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分不开的。可以说巨大而平坦的平原和东北罗斯的森林是造就俄罗斯文化权威性的空间因素;而它从拜占廷引入的东正教和鞑靼人的统治构成了影响它文化权威性的时间因素;此外俄罗斯独特的社会组织——村社,是它得以长久保存的社会基础,这些构成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斯大林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模式影响下将原苏联引上了现代化之路,如今的俄罗斯改革也必然要接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民间借贷的保护机制——惯例形成的根据。进一步研究了惯例的经济价值——节省社会交易成本,并实现了非正式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式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论述了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式发展关系,并提出新时期二互动式发展的思路,即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前提;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政策导向为支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开发其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以改革组织形式为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