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齿叶橐吾中甾醇类化合物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齿叶橐吾根部的(V(石油醚):V(乙醚);V(甲醇)=1:1:1)提取液中分离出4个甾醇类化合物,经IR,^1NHMR,^13CNMR,DEPT,EIMS等光谱方法鉴定它们为: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1),豆甾-5-烯-3β-醇-7酮,豆甾-4-烯-6β-醇-3-酮,豆甾-4-烯-6α-醇-3-酮,其中化合物1在天然界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大花旋覆花中的新倍半萜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花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var.chinensis)中分离得到了3个新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其结构。其中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1,6—O,O—diacetylbritannilactone)显示有细胞毒活性。同时,从该植物中还得到了蒲公英醇、蒲公英醇乙酸酯、胡萝卜甙、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3.
菊科各族相互亲缘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兰属植物11种2变种1变型的系统发育和分类进行了分支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兰属可分成三组即心叶组、甘川组和马兰组,它们的演化趋势为心叶组→甘川组→马兰组.同时,本文对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多形马兰应上升为种,羽裂叶毡毛变型与羽叶马兰合并  相似文献   
5.
从细裂亚菊全草的三元体系(V(石油醚)∶V(乙醚)∶V(甲醇)=1∶1∶1)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鉴定,被确定为芝麻素、松脂醇、蒿黄素、紫花牡荆素、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tachioside、香草醛、香草乙酮.  相似文献   
6.
菊科植物胜红蓟素防治蚜虫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南方一种野生菊科植物和山茶科植物的提取物,配成单剂和混剂,对棉蚜以及扁豆蚜虫进行室内外的药效试验。对棉蚜室内毒力测定Lc5o为11.42ppm;对棉蚜群体Lc90的95%置信区间为85.08~94.4ppm.田间小区试验,用781ppm浓度喷雾,10天后防效仍可维持93.95%以上,药效期长。特别是上述两种提取物同浓度等量混配后使用,杀蚜的效果比单成分使用可提高7.36倍,有很强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山东菊科蓝刺头属新记录植物——截叶蓝刺头,对其外部形态、头状花序、基毛、总苞片、瘦果和冠毛进行了解剖观察,对其花粉形态、叶表皮及果皮微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种在以上形态特征方面与华东蓝刺头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三叶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三叶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金丝桃苷(hyperin 1),香豆素(coumarin 2),水扬酸(salicylic acid 3),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 4),1-苯基-1,3,5-三庚炔(1-phenylhepta-1,3,5-triyne 5),苯甲酸(benzoic acid 6),豆甾醇(stigmastero 7),十六烷酸(palnitic acid 8),十四烷酸(octacosane 9),二十八烷烃(octacosane 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2),其中化合物4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毛果红舌千里光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毛果红舌毛里光中分得2个紫色结晶,经光谱解析鉴定为卟啉类化合物:Methyl phaeophordide-a和Methyl phaeophorbide-b。  相似文献   
10.
温度胁迫对菊科杂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4,24,44 ℃温度梯度,处理大蓟 (Cirsium souliei)、加拿大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清明菜(Herba Gnaphalii Affinis)、白蒿(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苦荬菜(Ixeris chinesis(Thunb.) Nakal)、马兰(Baphicacanthus cusia)、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inn.)DC.)、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和小蓟(Herba Cephalanoploris)等10种菊科杂草,并测定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10种菊科杂草对高温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马兰、泥胡菜、黄鹌菜、清明菜、小蓟、大蓟、加拿大飞蓬、天名精、白蒿和苦卖菜;对低温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天名精、加拿大飞蓬、马兰、白蒿、大蓟、泥胡菜、苦卖菜、小蓟、黄鹌菜和清明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