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入了Laffey自同构的概念,讨论了Laffey自同构的一些性质,所得结果推广了文献中关于交换自同构及中心自同构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W-空间上的广义收缩型映射族的唯一公共不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比度量空间和对称空间更弱的W-空间的概念,并在W-空间上引进了若干个具有广义收缩型条件的映射族,得到了三个具有反交换性的广义收缩型映射族的唯一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3.
设N是近环,证明了(1)若N是2-扭自由的.D1、D2、D1D2是N上导子,且满足D1(x)D2(y)+D2(y)D1(x)=0,Vx,y∈N,则D1=0或D2-0当且仅当有一个「Di(x),Di(y)」=0,(i=1,2),Vx,y∈N成立,(2)若N是2-扭自由分配近环,D是N上导子,满足「D(x),x」=0,则「D^n(x),x」=0,Vn为自然数,(3)N是2-扭自由分配近环,{Dn}是N上的一列导子,满足「Dn(x),x」=0,n=1,2,...,则「D1D2...Kn(x),x」=0.(n=1,2,...)。  相似文献   
4.
设R是一个环,F:R→R是一个映射.如果对所有的x∈R,有[F(x),x]=0成立,则称F是R上的交换映射.文章的主要结论为:设R是特征不为2的素环.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广义导子:δR→R,使得映射x→[δ(x),x]在R上是可变换的且δ(I)∈Z(R),则δ在R上是可交换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交换映射的公共不动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明了紧度量空间与完备有界度量空间上的可交换映射的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所得的结果推广了Fisher[1,2],Leader[3]和Jungck[4]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微处理器MP测试图形采集程序自动编程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案,系统在读入测试开发人员对MP的描述后,能自动建立MP的抽象模型并产生直接在S-10测试仪上运行的FACTOR语言MP测试图形采集程序.  相似文献   
7.
运用矩阵分块方法研究三角代数上的一类非线性可交换映射: 模线性可交换映射. 刻画了此类映射的具体形式, 给出了三角代数上模线性可交换映射是真可交换映射的充分条件, 并证明了套代数上的每个模线性可交换映射都是真可交换映射.  相似文献   
8.
度量空间中弱交换压缩型映象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完备度量空间中,证明了弱交换压缩型映象的几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其结果改进和推广了Rhoades等人的已知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通勤者视角,将通勤距离分为长、中、短3组,采用统一的出行时耗可接受度评价标准,从门到门行程速度、广义成本、可靠性、满意度和选择比例分别分析不同通勤距离分组下各方式链的行程速度、可靠性、广义成本与满意度相关性,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适应性好的方式链判断标准.根据这一判断原则,挑选出通勤距离分组下适应性好的方式链类型,以适应性好的方式链所具有的特征指标为参照对象、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约束条件,提出通勤距离长、中、短分组中各交通方式链优化导向,为通勤交通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1年和2014年各两周的上海移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跟踪分析识别出居住地、就业地发生变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可视化、描述性统计、定量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同一批变迁居民的通勤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以此对其中存在的“自平衡”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该变化特征与城市空间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研究表明:总体层面,从平均通勤距离变化以及过剩通勤率变化方面来看,居民在进行居住地、就业地变迁时均存在通勤“自平衡”的特征与趋势;个体层面,原通勤距离越远,通过居住地、就业地变迁以改善自身通勤关系追求通勤“自平衡”的效果越明显;就业地变迁居民的通勤“自平衡”特征相较于居住地变迁来说更加显著;空间集合层面,职住关系较差的居住区、就业区,存在总体的“自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