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碳铬矿团块高温还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250~1450℃高温范围内研究内配碳铬矿团块中Cr2O3还原率和总还原率与内配碳比和渣相碱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含碳铬矿团块还原过程中金属相和渣相聚集和分离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Cr2O3还原率主要受还原温度和内配碳比的影响,当还原温度高于1400℃时,控制适宜的渣相组成和内配碳比,可以实现还原产物中金属相和渣相的完全分离。利用实验得到的条件,可望开发一种新的廉价碳素铬铁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2.
储层岩石速敏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储层速敏伤害存在于油气田开发和生产中,其伤害机理为微粒运移,从力学理论上分析,当作用在微粒上的水动力大于范德华力与双电层力之和时,就会使微粒脱离、释放、运移,对储层造成伤害。水动力大小与流速成正比,临界流速是速敏性伤害的一个标志。因此储层中可运移的微粒不仅仅是粘土矿物微粒,还包括石英、长石等非粘土矿物微粒。速敏性造成的伤害是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3.
铬矿熔融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渣碱度、渣中Al2O3含量以及温度对铬矿被固体碳还原反应的影响,得到渣碱度在0.8~1.5的范围内、渣碱度为1.5时,铁液中最终铬含量最高;随着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铬矿的初期反应速率明显降低,但对铁液中的平衡铬含量无明显影响.初期零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6kJ/mol.在确定反应控制环节时,利用了改变界面反应条件这一新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得到铬矿的还原是由铬矿在渣中的行为及界面反应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烧结成本,减少烧结过程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烧结矿质量,针对某钢铁公司富矿粉烧结进行优化配矿实验研究。选用南非富矿粉、巴西卡粉与南非精矿粉1、2进行了烧结配矿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配矿方案为6~#,其中巴西卡粉、南非富矿粉、南非精矿粉1配比为15∶70∶15。其利用系数为2.66t/(m~2·h),转鼓指数为63.39%,RI、RDI_(+3.15)分别为70.06%和51.30%,熔滴性能总特性S值为1419kPa·℃。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校图书馆对学生读者进行逾期罚款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进行了讨论,指出学校图书馆无权对学生进行罚款,"逾期罚款"也不适用违约赔偿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以木质褐煤制活性炭为例,探讨了粉煤粒度及粒度组成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制备定型活性炭用粉煤的最佳粒度和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粉状铬铁矿在流化床内的流化性质、还原过程和加煤条件。通过实验,得到流化过程中煤粉与铬铁矿粉的相对分布规律,给出使煤粉沿流化床高度方向较均匀分布的条件,测试了流化还原气组成、空塔流速、外配煤量、还原时间及还原温度等因素对铬铁矿粉化还原的影响规律。给出还原条件局部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油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速敏较强,速敏造成渗透率降低,进而引发该地区油井产量严重下降。区别于常规的防膨、防颗粒运移措施,提出了应用纳米颗粒技术解决该问题。用人造岩心评价了不同纳米流体浓度对于不同驱替速率下纳米流体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并通过天然岩心验证了该结果,同时从理论上计算了由于纳米流体的注入孔道内储层颗粒受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浓度为0.15%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催化裂化烟气轮机结垢的形成过程,选择催化裂化装置三旋细粉作为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同步热分析等技术,考察三旋细粉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差热曲线、孔结构和骨架密度等。通过对比不同温度样品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提出催化剂细粉的结垢机制。结果表明,结垢过程是催化剂细粉的液相烧结形成致密固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Xieite, a new mineral, occurs in the shock vein of the Suizhou meteorite. The mineral has an orthorhombic structure and its space group is Bbmm.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 = 9.462(6) A, b = 9.562(9) A, c = 2.916(1)A. The crystal-chemical formula is (Fe0.87Mg0.13Mn0.01)1.01(Cr1.62AI0.25Ti0.08V0.02)1.97O4, or simply formula FeCr2O4. Stronger X-ray diffraction lines are [d (A), I/Io]: (2.675, 100), (2.389, 20), (2.089, 10), (1.953, 90), (1.566, 60), (1.439, 15), (1.425, 15), (1.337, 40). Xieite is a high pressure polymorph of FeCr2O4 and formed by solid-state transformation of chromite under shock-induced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 high-pressure minerals including ringwoodite, majorite, lingunite and tuite. The P-T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xieite is estimated to be 18--23 GPa and 1800--1950℃, respectively. Xieite has recently been approved by the Commission on New Minerals,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IMA 2007-056). The mineral name, xieite, is named after Xiande X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