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其结构的受力方式会发生变化,而结构内力过大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故采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针对一栋倾斜的砖混建筑物建立了其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规律与内力情况.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能较好表达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在不均匀沉降情况下结构的应力状态,为非正常状态的结构内力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5):1137-1175
The taxonomic value of the notopleural cleft in Phoridae is highlighted. A cladogram relating Gymnophora and Woodiphora to Megaselia is presented. Recognition of the genus Woodiphora is clarified, and the Old World species of Haplophleba transferred to Woodiphora. The evolution of the female abdominal sternite 9 is discussed. The tribe Megaseliini is proposed. A key to the Australasian and Oriental species of Woodiphora is provided. Twenty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and two new synonym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腭裂修补术中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腭裂修补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术前分别静推曲马多2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儿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围麻醉期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曲马多组在拔管时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平稳。苏醒期躁动评分曲马多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腭裂修补术术前静推曲马多2mg/kg可获得围麻醉期间较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可降解Hr-BMP复合胶原膜修复腭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腭部扁平骨引导性骨再生现象(GBR),探讨利用GBR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幼犬腭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常规组织学检查术、免疫荧光显微法、X线及扫描电子显微术在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借助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Hr-BMP)胶原膜GBR,腭部骨缺损可以完全修复;2)胶原膜可提供成骨所需的密闭空间;3)复合Hr-BMP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4)复合Hr-BMP胶原膜GBR所致骨形成的量及速度均高于其它对照。结论:1)复合Hr-BMP胶原GBR具有确实有效的骨引导和骨诱导性,在骨缺损修复的早期阶段即可产生大量的新骨;2)复合Hr-BMP胶原膜植入后4周内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胶原膜和复合Hr-BMP胶原膜在其降解吸收过程中,不干扰后续的成骨活动;3)仍有必要构建具有适合的吸收降 解性和一定力学强度的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差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裂缝1~4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裂缝1~4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受体与底物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微环境效应等对识别性能均有重要影响.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受体与底物之间的互补氢键,受体与底物芳环之间的π-π堆叠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以脱氧胆酸做spacer的钳形体1~4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可识别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唇裂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上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裂对上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理。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10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其童年时期单纯唇裂修复而未行腭裂修复、15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接受过唇腭裂修复术,10例具有正常颌关系且无唇腭裂异常的成人的头颅侧。结果:评价表明,组1、组2与组3对照,上颌有显著性后缩;比较组1、组2无显著性差异,上颌后缩未因腭裂修复出现量的加。结论:唇裂修复术后会出现上颌后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贵州小型猪牙槽嵴裂动物模型,为牙槽嵴裂的相关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贵州小型猪20只。设计唇腭侧两个"L"型黏骨膜瓣,去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近中至乳尖牙近中约8 mm×9 mm骨质;将唇腭侧黏膜覆盖骨创面严密缝合。术后通过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术后观察10周,所有实验动物所形成的牙槽嵴裂裂隙保持良好,无自愈;软组织愈合良好。结论利用贵州小型猪建立的人工牙槽嵴裂动物模型方法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吉林省儿童唇腭裂患者术后语音训练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0例先天性儿童唇腭裂术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中102例患儿进行了术后语音训练治疗.对200例患儿及家长以及52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术后语音训练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腭裂术后经过语音训练治疗的患者分成4组,经过语音清晰度平均值比较,术后经过语音训练的儿童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语音训练的效果受患儿年龄、就医距离、经济原因、治疗时间、家长配合、医护人员的认可度等因素影响.结论对患有唇腭裂的儿童积极开展术后语音训练工作,灵活调整方法,有利于儿童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裂口分子1-3对D/L-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α)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表明,裂口分子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