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讨论了通用教材中对MB系统的定义及MB统计分布和各种表述形式,指出MB系统的最主要标记应是“粒子的可分辨性”,提出了讲述MB统计分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校园传统建筑风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对象为现存于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园内建于1936年以前传统建筑。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分析,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将中山大学传统建筑分为两个时期:折衷主义时期(1904-1928)和古典复兴主义时期(1928-1936),对这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分别进行概括,并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实例。  相似文献   
3.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传统经典阅读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力量单薄,推广方式偏重资源和服务推荐,推广活动缺乏规划性与稳定性,推广评估手段缺乏。在明确了信息素养教育与经典阅读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的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此种推广模式通过选择经典阅读内容,整合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利用学分制评估经典阅读效果,从而使经典阅读活动得以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语言的、文化的、文学传统的原因。中国古典诗词在人称指示、形象意境、主题情调几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朦胧美”。英译中国古典诗词重在传达原诗之“意”。诗词的朦胧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其隐含或潜在的意思。诗词的“达诂”。译者要利用语篇、背景和常识性的知识以及借助“想象”去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五四"诗人刘大白的作品表现出了浓郁的古典情韵,他对旧体诗词既有否定又有明显的继承:形式上借鉴古代歌谣和旧体诗词,推陈出新;诗中多采用传统意象,情调婉约,在现代新诗中别具一种悠然的情韵。  相似文献   
7.
陈子龙所处的时代,经历了多次复古与反复古更迭的文坛并没有大放异彩,明王朝更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文坛浅陋、庸俗的诗风并不能承担起拯救时弊的重任。陈子龙在这种情况下祖述六经、力返风雅,承前后七子之余续,宗法唐诗秦文,提出了"文以范古为美"、"诗之为经"、"诗有六义,比兴要焉"等文学主张。强调诗人要忠君爱国、济世安邦,诗歌要雅正崇古、忧时托志。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认同斯威夫特对社会、人性“掐臂见血”的辛辣批判,也欣赏他使用的“反讽”这一修辞策略,而更感兴趣的则是两者的结合,这契合了周作人思想性格、人生哲学与文学趣味中“流氓与绅士”、“铁与温雅”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雷雨》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但它仍然获得了“精品”、“经典”的美誉。然而,《雷雨》表现的主题,描写的主要人物以及运用的艺术技巧表明:《雷雨》是一部思想上极其幼稚、单纯,艺术上极其笨拙、不成熟的作品。有必要将其还原到曹禺当时的思想实际和创作实际中。  相似文献   
10.
赵敏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54-156
2005年9月彭丽媛应"联合国成立60周年"组委会之邀情,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首演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大获成功,并荣获林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艺术家奖"荣誉称号。彭丽媛在《木兰诗篇》中的艺术表演极具魅力,体现了全新的美学特征: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典雅与质朴的浑然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