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9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炭吸附法测量介质表面氡析出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用活性炭吸附法测量介质表面氡析出率的方法,并就反扩散对氡析出率测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比较了孔隙度不同的介质反扩散对氡析出率测量值的影响,从而可为测量不同介质氡析出率时,适宜采样时间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外活性炭测氡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炭吸附原理,对活性炭野外测量土壤中的氡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野外实际使用,设计了活性炭采样器,给出了野外操作方法。经野外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较其它方法精度高、操作方便,有利于发现一些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五家渠、哈密、喀什哈密瓜产区分别采集炭腐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将其鉴定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 该菌在PDA、PSA和菜豆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能产生大量的微菌核.而在含有寄主成分的培养基上则生长较差.菌丝在pH 3~10均能生长,pH 5~7生长最宜;在15~37℃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7℃.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改性剂,在常温下对竹炭表面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材料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脱附、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等结构表征。将改性材料制成电极,以1 mol/L Na_2SO_4为电解液进行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其结果显示,在20 mV/s的扫描速率下,经0.50%的TEOS改性的竹炭中制成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与改性前相比,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容量达到76.5 F/g,比电容提高了80%。TEOS改性成本较低,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竹材炭化过程中,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工艺参数,但还必须考虑炉内的氧气含量。通过调节进入炉内的氮气和空气流量,并采用氧传感器实时测定并控制炉内氧分压,研究了炉内氧含量对竹材炭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氧分压增加,得炭率下降。因此传统土窑炭化时应严格控制进入炉内的氧气含量,形成缺氧的高温热解环境,防止竹炭自燃,使竹材在平衡氧分压(中性)或还原性高温气氛中炭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金佛山4种植被下表土炭屑形态和大小,揭示出森林群落与草本群落表土炭屑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从炭屑形态上来区分:亚高山草甸表土中炭屑较薄,大部分为长方形或长条形,且其纵向边缘平直,横向断口一端相对平直,另一端较参差;森林群落下表土炭屑都较厚,多为近圆形或矩形,边缘参差不齐.炭屑大小上主要表现为:森林群落表土炭屑较小,平均L/W值为1.56±0.05,且L/W值大于3的炭屑不超过10%;亚高山草甸群落表土炭屑L/W值为1.77±0.10,且仍有超过10%的炭屑L/W值大于3.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低温(18~22K),低压(10~(-5)~10~(-2)Pa)下,H_2在 GH-O型椰子壳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办学特性和常温放气特性的实验研究,着重讨论了在实验条件下,GH-O 活性炭对 H_2的吸附容量、吸附热、吸附平衡时间和扩散系数 D 与活性炭的表面温度、表面覆盖度、空间压强等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H_2在 GH-O 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洛德利胥方程;对 H_2的最大吸附量为170cm~3(STP)/g;吸附热由吸附量的10cm~3(STP)/g 的344J/mol(1440cal/mol)降到170cm~3(STP)/g 的238.8J/mol(1000cal/mol);吸附平衡时间 t_∞为2~5h;在(18~22K)时,扩散系数 D 约为10~(-7)cm~2/s 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用活性炭盒吸附方法对香港室内氡浓度的测量结果及其浓度分布规律。对室内氡浓度与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室内空气中的氡主要来源于建材中的镭,而氡浓度水平只决定于室内建筑物表面氡的析出率及通风状况。  相似文献   
9.
竹炭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采用SX2-5-12型箱式电炉,按不同炭化最高温度烧制竹炭。通过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红外光谱等分析仪器,对竹炭导电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最高温度对竹炭的导电性影响显,随着炭化最高温度升高,其电阻率减少,且在炭化最高温度600-800℃时电阻率显降低;不同炭化最高温度的竹炭维管来收缩不一,纤维排列结构发生变化;竹炭在炭化最高温度900℃以下,未出现石墨化结构特征峰,竹炭导电主要是离子引起的,而在800℃时出现了碳碳双键与苯环共轭的强吸收峰,导电性增强,在温度达1100℃以上有形成石墨化结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从废触媒中回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合成醋酸乙烯的触媒为载有醋酸锌的活性碳,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触媒大量堆积于某些工厂附近,造成环境问题。由于这种载体活性碳具有丰富的微孔,用重复煮沸的方法清洗醋酸锌后再活化回收的活性碳质量达不到中国林业部的标准。本文用功率超声来处理这种废触媒,用正交表安排实验,试验了作用时间、声能大小、温度、体系固液比、外加搅拌等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供的声能大小是洗脱醋酸锌的关键因素,另外,机械搅拌有利于物料的均匀分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声强为0.3W/cm2,频率为27kHz的超声条件下,当固液比为1:2时,只需在室温的水中超声处理15min,回收大部分醋酸锌后所得的活性碳在650℃下活化0.5h后,产品便可达到中国林业部标准LY216—79的要求。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生产自动控制,可望成为一种再生利用废资源的好方法。通过对比了冷水浸提、沸水清洗和超声清洗等几种方法所得活性碳的DTA,TG曲线,初步认为超声处理的特效性可归因于声毛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