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糖类与生命起源,讨论了遗传学上的再认识,提出糖类在遗传学上扮演着重要、核心的角色、糖类是生命起源物质,基因是糖类衍生物。生命诞生过程可能是:先有糖类、然后有氨基酸和碱基;磷酸及其盐类既是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催化剂,阳光或地热为能源,于是诞生了基因。生命体是分子相互作用、有序组合、自我调控的耗散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用常规系统分析方法测定植物材料中各类糖的含量时,非还原糖和多糖都有出现负值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还原糖大水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经2%HCl100℃水解3h,葡萄糖损失16.96%,果糖损失62.51%,用芸苔花粉水提取液进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解头1h内,含糖量急遽降低,以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3.
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分别将1(4),8(11),15(18),22(25)-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1)和卜(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2)与溴代乙酰糖基(乳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偶联,得到5种糖基酞菁偶联衍生物,IR,MS和UV—Vis光谱证实羧基酞菁与糖基成功偶联.糖基过量时,由1主要获得糖基二取代产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研究表明:5种偶联衍生物易溶或可溶于DMF、丙酮、THF、氯仿和甲醇中,不溶于水,它们在DMF中避光均能稳定存在.在DMF、丙酮、THF、甲醇和氯仿中它们显示相似的酞菁单体的电子吸收光谱,在体积分数O.1%DMF的水中出现聚集,这些体系中的Q带特征吸收峰位于670~690nm;在DMF和含O.1%DMF的水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358-0.721与0.121~O.198,为原酞菁(1和2)的2~3倍和3~5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兰州百合和唐菖蒲花粉在离体培养中对外源糖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在定性分析这两种球根花卉成熟花粉糖类物质的基础上,对花粉萌发过程中糖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两种球根花卉花粉中都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但仅兰州百合花粉中含有淀粉,且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以PEG4000+硼酸为培养基进行花粉培养,两种花粉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唐菖蒲花粉在仅添加PEG的培养基中不能萌发,兰州百合花粉则可以萌发.在花粉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兰州百合花粉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唐菖蒲花粉,蔗糖酶及乳糖酶变化显著,在花粉培养初期迅速下降.淀粉(兰州百合)、蔗糖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也很显著,尤其是葡萄糖.因此,两种花粉在PEG培养基中萌发力的差异,以及对外源糖的选择性都或许与花粉中糖类物质的种类、含量及酶的活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乙酰化、硫氰化二步反应合成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GITC).使用重结晶替代柱层析纯化方法,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并用IR和NMR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6.
红松离体胚在无外加碳源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很低,提供碳源后,体眠种子的离体胚能很好萌发。萌发率受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低温砂藏能代替外加碳源的作用,红松种子体内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还原糖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种子生理后熟,是解除种子休眠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D-半乳糖、D-葡萄糖的糖晴乙酰化衍生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实验选择了最佳色谱分离条件,用以OV-210与ECNSS-M为固定液的混合柱,使衍生物分离效率提高了3-6倍,同时找到了最佳内标物-木糖醇,提高了定量分析的速度及准确度.在建立标准分析方法的同时,论文对草浆蒸煮废液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摸索,建立了最佳水解条件,以糖腈乙酰化法将单糖衍生化.实验结果表明,经厌氧发酵后造纸废液中几乎无碳水化合物,发酵前废液中碳水化合物以低聚糖形式存在.并测定了发酵前后废液中各种单糖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从它出发可以合成一系列市场广阔、附加值高的产品。传统的丙烯酸化学合成法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为原料,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综述丙烯酸的微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合成关键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不同生物合成途径的优劣之处,并展望利用微生物高产丙烯酸存在的瓶颈以及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全球氮沉降变化背景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应对策略。【方法】以1年生盆栽灌木铁线莲单一接菌(根内根孢囊霉,编号+R;摩西斗管囊霉,编号+F)、混合接菌(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体积比1:1的混合菌剂,编号+RF)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未接菌,编号-M)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试验,即不施氮[CK,0 g/(m2·a)]、低氮[LN,3 g/(m2·a)]、中氮[MN,6 g/(m2·a)]、高氮[HN,9 g/(m2·a)],测定1年生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淀粉(ST)],以及根际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氮沉降量增加的背景下,研究不同接菌处理对苗木根际土壤碳、氮、磷相关酶活性及苗木各器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从而探讨接菌处理下各指标对不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①除BG活性外,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根际土中氮、磷相关酶活性。HN处理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降低苗木根际土壤NAG活性。-M处理下,与磷相关的根际土壤ACP和ALP活性在HN条件下显著增加。+R和+F处理下,ALP均在HN处理达到最大。②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沉降处理下,各接菌处理苗木SS、ST和NSC含量高于未接菌处理苗木的,且在+F处理苗木的SS、ST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③在LN、MN和HN处理下,-M处理苗木的各器官NSC含量大小顺序为茎<根<叶,而接菌处理苗木的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HN处理下,+F处理苗木根内ST和NSC含量达到最大值,茎和叶内SS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④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SS、ST、NSC含量与土壤氮相关的NAG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磷和碳相关的酶显著正相关;其中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磷相关土壤酶ALP活性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与碳相关土壤酶BG活性相关性系数最低。【结论】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灌木铁线莲苗木根际土壤氮、磷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对根际土壤碳相关酶活的影响,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强菌根苗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氮沉降背景下,接菌处理提高了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的效果最为显著,且明显增加了高氮环境中苗木对根中非结构性碳的分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